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经济的“两重性”特征,具体表现在:经济衰退,但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基础。进出口双双下降,但贸易仍然有顺差;岛内投资不振,但岛外投资却热潮叠起;传统产业十分疲软,但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台湾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和日本,但台湾经济的增长点却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2.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 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 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 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3.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4.
瑞士两家知名经济评比单位(IMD和WEF)2004年对台湾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台湾经济在2001年以来经济却衰退。这个矛盾的关键因素在于台湾私人企业竞争力有进步。而有关官方的指标却都下降。由于官方影响投资环境不利因素和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因素大于台商个人和企业竞争力进步,因而出现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尽管台湾岛内政局变化多端,两岸关系暗藏危机,但却无法阻挡两岸经济关系的持续迅速发展,而且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趋势。在两岸经济关系这种发展趋势下,台湾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大陆倾斜,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台湾经济似乎已无法脱离大陆而独自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开放潮》2004,(2):53-54
近两年来,尽管台湾岛内政局变化多端,两岸关系暗藏危机,但却无法阻挡两岸经济关系的持续迅速发展,而且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趋势。在两岸经济关系这种发展趋势下,台湾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大陆倾斜,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台湾经济似乎已无法脱离大陆而独自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80年代末开始,台湾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大幅增加,至1997年底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已逾3.7万项,投资祖国大陆的资金超过300亿美元,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40%.在对外投资的台湾企业中,有3/4的企业在祖国大陆有投资,祖国大陆成了最受台湾企业欢迎的投资场所.这使台湾当局深感不安,为投资祖国大陆的台商设置层层障碍,呼吁企业转向东南亚国家投资.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亚洲各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外向投资型的台湾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存发展空间,举棋于"南向"东南亚与"西进"祖国大陆之间,莫衷一是.然而,在诸方面的利弊得失权衡之后,不难得出结论,祖国大陆仍然是台商对外投资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8.
一季度外商在台湾投资额下降21%据越通社报道,台湾“经济投资委员会”4月10日发布消息,外商(包括大陆)投资台湾的总额为3.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其中,大陆在台投资增长133%,而其他外商投资却下降31%;日本投资为1.04亿美元,继续保...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产业投资取得了迅速发展,但我国的产业投资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产业投资金融能够扩大资本,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所以,注重产业投资金融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当前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台湾企业外移趋势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经济部”新近完成的台湾制造业投资意愿调查报告显示.有近80%的台湾中小企业表示无意在台投资,大企业在台湾本地的投资意愿较中小企业高。在台湾,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5%,中小企业的投资取向对当地经济影响甚...  相似文献   

11.
6月份PMI同比增长50.2%,环比回落O.2%,显示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仍然在50%的临界点以上,属于温和性的。据今年1—4月份数据分析,近期经济放缓主要是无效投资放缓,但是民间投资却显示了投资有效性等高于其他投资主体的势头,不论从有效投资需求创造的角度,还是从投资资金供给的角度,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都应该在稳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而台湾岛内的经济困境却越来越大。公营事业民营化台湾经济以中小企业为基本结构,有70万家实收资本额在2000万元新台币,资产总值在新台币6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全岛企业总数的98.57%。1970年开始公营事业民营化,结果不理想;1980年再次掀起高潮,阻力仍然很大。例如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独占油品市场。整个台湾的股份制企业发展都很缓慢。金融机构问题诸多台湾债券市场,比发达地区迟缓落后。虽然地方当局的公债发行上限,由原来预算总额的20%,提高…  相似文献   

13.
林威 《亚太经济》1994,(6):31-34,38
台湾金融的自由化与“国际化”福建师范大学林威四十多年来,尽管台湾经济有了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可观,但正面临一系列长期性问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台湾的出口扩张受到遏制;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缺乏,工资上涨,投资意愿不振,'经济转型缓慢;外汇储备累增,游...  相似文献   

14.
<正>在当地购房,享受在台生活台商、台干在大陆打拼奋斗,已经人所共知了;但陆商、陆干在台湾工作生活情况,却并非所有人都了解。自2009年7月,台当局正式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同时允许少量大陆企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士(台湾统称"陆干")进入岛内,如今5年过去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陆干随着陆企来到台湾工作,在这里生活多年,有些人甚至还在当地买了房子。待得越久,越爱上这块土地,长期浸润,让他们比普通大陆游客  相似文献   

15.
台湾岛内经济受国际景气回稳影响,外贸动能呈逐月增温趋势,在工业生产扩增下,厂商产能利用率已逐步提升,但因景气尚未完全复苏,企业投资态度仍然保守观望;民间消费在失业率居高及平均薪资下降,制约民间消费意愿,加上莫拉克风灾影响,台湾“行政院主计处”8月预估,经济成长负成长4.04%。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台湾经济呈现“外热内冷”格局,即外贸呈现较快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内部需求依然乏力,民间投资与消费双双呈现低增长,影响到经济的景气。2007年,在全球经济相对放慢  相似文献   

17.
一、台湾科技发展的历史:脆弱缓慢 台湾的科技发展如同经济发展一样,对外国的依赖性非常强,从而使得台湾科技发展的基础十分脆弱,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美国教授沃尔特在调查了台湾早期的科技发展后曾指出:“当时除了在农业方面对农作物与家禽家畜品种的改良颇有成就外,其他少有科技研究可言。” 台湾早期的决策者们普遍认为,与其自己投资搞科技,不如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更加便捷可行和立杆见影。这主要是由于台湾早期资金短缺而经济基础却千疮百孔,捉襟见肘,到处都需要资金,需要投资,使台湾当局无力顾及难以立见成效的科学研究。此外,台湾经济又有着引  相似文献   

18.
台湾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及行业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岛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50多年来台湾对外投资的区域格局和行业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东南亚和美国是台湾传统的对外投资区,但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投资区域.由于台湾资本实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外投资的行业构成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两岸月览     
<正>台百大企业大陆投资欲达1.5万亿台湾征信所预估,台湾100大集团企业今年对大陆投资的金额,可望累积达到1.5万亿元(新台币下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成效可见一斑。台湾征信  相似文献   

20.
一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由初起到热络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1979年开始,两岸有了小量的贸易往来,但远未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始有少数台商从事试探性投资活动;至1990前后,开始出现两岸经贸交流日益频繁的态势。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成为两岸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仅1992年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即相当于前10余年的总和,达53亿美元;1993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金额高达60亿美元;迄止1993年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共达21193件,投资金额已达200亿美元。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和项目已超过美国与日本,仅次于香港在大陆的投资,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