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柴达木盆地于青海省西部,北邻甘肃省,西接新疆,东临青海湖,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相连。区内包括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和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衡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以点促链、以链带面,构建“点、链、面”三层互动、系统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的路径选择和战略安排。但是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新型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从循环经济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缓减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背景的静脉产业发展:模式转化抑或可持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两大世界难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静脉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化成为可能。对传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表明,静脉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未来引擎。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数字的增长上,从根本上说,也是一场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体制的深刻变革。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这场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体经济》2010,(11):28-31
福建土楼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立刻名扬中外。两年多来,福建土楼生态旅游持续升温,国内外大批游客蜂拥而至,旅游发展势头十分看好。因此,借助土楼旅游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加快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前景非常可观。南靖县具有开发和生产工艺美术品良好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遭路之后.在部分发达国家出现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原则,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飞 《魅力中国》2011,(10):257-257
前言 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同时,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蒋明 《成都经济发展》2005,(6):11-15,18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几乎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起诉。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循环经济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促使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也标志循环经济的诞生。200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并制定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陈开胜 《北方经济》2012,(1):112-113
自从两百多年前创造出现代工业文明以来,人们在享受生产力大幅提高、生活富裕快乐的同时,却忽视了生态灾难的隐患。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人口的剧增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严重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民族地区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双赢"的现实选择,也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一靠政府主导;二靠技术支撑;三靠投入保证;四靠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杭州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社会活动,对促进旅游地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循环经济,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杭州旅游业、促进旅  相似文献   

13.
汤杰 《广西经济》2011,(1):37-38
环保节能的再生资源产业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等再生资源产业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广西应该如何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广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相聚在中国盐湖城,围绕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下面,就格尔木市基本市情、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与未来展望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生态社会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符合我国国情,对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6.
苏北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结合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及苏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清点了苏北生态旅游发展之中发生的问题,突出了生态旅游与传媒行业的结合点,并且对苏北地区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规蝌。  相似文献   

17.
赵明 《北方经济》2008,(8):F0003
吕君博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旅游地理、旅游经济方面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5项、省级课题5项以及10多项旅游规划课题。主要有:基于社区参与的草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06CJY033):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200711020611):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组织研究(NJ04022)等。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科研实践。吕君博士在旅游发展与管理领域夯实了理论基础.形成了综合性思维.具备了深层研究的水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这本专著是吕君博士多年学习和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有效解决各种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放眼世界,走循环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政策不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潜能和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而且通过各种国际标准与资质、产品绿色标志、环境保护义务等日益延伸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  相似文献   

20.
冯东升 《中国经贸》2012,(6):159-15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且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