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正>一龄鱼种常规成活率低(不少地区成活率在30%左右),发病率高,规格小,数量不足,了解一龄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掌握科学实用的养殖技术,改进培育办法,合理混养,成为提高一龄鱼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1龄草鱼鱼病多,发病率高,不少地区成活率仅20%~30%,但并不是说草鱼在1龄阶段成活率必然低下。1龄草鱼发病率高,这只是个现象,其本质是没有科学地掌握培育方法。要提高1龄草鱼的成活率,必须了  相似文献   

3.
<正>要有效防止稻田培育蟹种成活率低的现象产生, 首先应搞清楚其成活率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其应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茂名地区罗非鱼养殖户在早春罗非鱼苗种标粗时常出现成活率低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况,无法及时提供罗非鱼成鱼养殖的种苗,造成经济损失。笔者在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根据早春罗非鱼标粗成活率高的典例,总结一种提高早春罗非鱼苗种标粗成活率的方法,供适合的地区采纳使用。一、早春罗非鱼苗种标粗成活率低原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蟹种秋季管理,可以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降低成蟹养殖成本。蟹种规格小,越冬成活率活率低;规格大,部分蟹种会出现性腺发育成熟,生长季节会自然死亡,无  相似文献   

6.
<正>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g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g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g的82%,30~50g的86.5%,50g以上的94%。  相似文献   

7.
<正> 鳜鱼网箱养殖是从鳜鱼寸片养至400—750克的商品鳜鱼的过程。它在技术上要求很高,一般在实际的网箱养鳜中,成活率比较低,达50%—60%就比较好了,成活率10%—20%经常出现。笔者经多年研究,认为造成鳜鱼成活率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鱼苗的运输;2、饵料的供应;3、鱼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泥鳅价格坚挺,养殖者日益增多。苗种来源一是人工繁殖苗种,二是野生苗种。人工繁殖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野生苗种成活率相对较低,增重较慢。如掌握了人工培育泥鳅苗种的技术,就可以大大降低购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草鱼养殖的发病率一直较高(大约在30%左右),且一旦发病就较难控制,因此,如何控制草鱼发病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防止草鱼病害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草鱼成活率,特别是池塘主养草鱼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网箱养殖黄鳝规模不断扩大,但下箱后的成活率却十分低下,给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提高黄鳝下箱后的成活率,武汉芳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带领公司专家组通过多年在湖  相似文献   

11.
<正>一龄草鱼鱼病多,发病率高,不少地区成活率仅20%~30%,但并不是说草鱼在1龄阶段成活率必然很低。1龄草鱼发病率高,这只是个现象,其本质是没有科学地掌握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冬棚投放对虾苗,如何提高放苗成活率是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冬棚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天气,水质、底质变化,苗种,管理等。如何保持稳定,提高成活率?适当加大增氧力度;选择优良苗种,科学放苗;保持水体稳定,减轻外界因素影响;补充营养,使用生态料等对提高放苗成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结合当地鱼种越冬的实际,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造成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1.水体缺氧严重(1)由于多年未清淤,使淤泥沉积过多,使水质恶化,耗氧增加,鱼种极易因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乌龟人工养殖技术讲座(三) 乌龟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野生状态下,乌龟的受精卵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产卵场土质及敌害等,致使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稚龟的成活率都较低,孵化率好的仅有50%;稚龟成活率(第一次越冬后)仅5%左右。由于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非常低,一般仅达40%左右,而且规格也偏小,多为10cm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如此之低呢?如何提高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呢?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在此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草鱼在我国华中地区占主养鱼类的85%,但草鱼养殖具有病害多、成活率低、抗应激差等缺点,令当前养殖户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就近几年来早期养殖草鱼疾病和提高成活率做一归纳和总  相似文献   

17.
<正>问:养殖泥鳅苗往往会遇到易繁殖、难培育的尴尬局面,苗种培育成活率总是停滞在20%左右止步不前,请问如何提高其成活率?答:泥鳅苗成活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泥鳅产业化发展。笔者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有以下几点:1.泥鳅孵化池最好是大于20平方米的水泥池,孵化出苗三天后,不急于分塘培育,采取原池培育壮苗下塘,期间投喂适量的蛋黄,培育一周后鳅苗长到1厘米左右,体质增强,躲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种运输的质量关系到鱼种的成活率,要提高运输成活率,必须把好“四关” 一、时间关。运输鱼种最好在冬末早春进行。因为这段时间水温低;鱼种鳞片紧,活动力弱,耗氧少,不易受伤。  相似文献   

19.
<正> 竹山县特种水产养殖所科技人员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试验,在甲鱼的人工控温养殖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应用此技术,家养甲鱼的成活率已由原来的30%的自然成活率上升为90%以上,在全省属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没有活鱼运输车设备的情况下,中短途(20-150km)运输少量(1000kg以下)活鱼(指鱼种、亲鱼和商品鱼),利用塑料薄膜自制氧气袋充氧运输,是一种比较经济、简便的方法。但如何提高运输的成活率,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关键。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运输时间在2小时之内,成活率基本达到100%;运输时间在3-4小时之内,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