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未来中小城市和县域的经济社会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需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以新兴县三家房地产企业为例,剖析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式,总结县域房地产业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模式,提出县域房地产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邱峰 《上海房地》2013,(5):22-24
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紧密相连。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发展房地产,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亦离不开房地产。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必须正视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利好。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并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关注热点;新型城镇化并不等同于房地产化,这点也在社会上形成了共识。但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然涉及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从而不可避免地与房地产业发生联系,笔者从大都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角度略作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13日,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参加论坛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政府、房企、高校、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准确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探讨房地产制度改革,把握房地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促进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论坛的内容涉及"建言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与小城镇投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域房地产是整个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县域房地产经济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掌握和运用规律促进县域房地产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八大之后,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成为热议话题,而中国房地产与城镇化的关系更成为焦点。当下,房地产业亟须找到突破口,实现转型升级。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于房地产业无疑是重大机遇。按照十八大精神,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相关产业将协同发展。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发展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区域性、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市场过度需求,供给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地区房地产建设规模偏大等。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房地产业作为先导性基础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二者互相影响。本文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房地产发展的市场趋势,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重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和转型,以及对未来行业整体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房地产》2006,(3):35-35
为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讨论房地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促进房地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由山东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山东房地产》杂志和桓台县房管局联合承办“少海杯”新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战略与县域房产经济发展论坛。现面向全省房地产界和社会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教授、学、专家征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的“双向调控”政策下,研究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县域房地产业发展是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的必然要求;其次,从深层次上说,发展县域房地产业对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腱县域房地产的事业中.政府主体和企业主体部应提高认识,自觉行动,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场所,是居民生活消费的载体。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房地产业势必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县域房地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它的发展受当地政治、经济、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迅速转型等都要与房地产业同步发展。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下面仅就县域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尤其是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如何将县域房产经济做大做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安化县房产局党组一班人,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忠实履行“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国务院提出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走出直管公房管理的“小房产”圈子,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步入县域经济洪流的“大房产”,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地产新趋势     
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房地产业全面、持续、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和风帆6月22日,雨中的山城重庆迎来高温后的一丝清凉。"我们的黄金时代没有结束,我们的白金时代正在大步来临。"在重庆市北碚区举行的新型城镇化与地产市场新趋势先锋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产服务联盟副主席华伟激情洋溢地宣称,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将是我国房地产业全面、持续、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和风帆。"一线城市稳定,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7次,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这让城镇化成为了眼下的大热点。城镇化永远离不开房地产这个话题,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房地产的定位如何——是作为支柱产业扮演主角,还是作为配套产业充当配角?就此话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中国地产市场》:房地产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或者说两者之间应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城镇化将给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带来深远影响2月27日,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行了题为"中国城镇化之未来"的2014 RICS亚洲大会。除主题演讲外,大会还设有"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城镇化趋势下的房地产金融及土地"、"住宅和住宅系统变革"等三个分会场。众多国际级专家、资深经济学家、高级政府官员及投资者出席大会,研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推进,房地产业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地位。我国房地产业起步较晚,是伴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展开的,房地产制度和实践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房地产及相关管理部门履行自身职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了解、透淅房地产市场及国家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驾驭市场,促进房地产业继续健康发展。笔者拟就对房地产业的几点看法,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河南县域房地产行业中潜伏着诸多风险,本文对信用风险、供需结构失衡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四类风险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从企业角度提出应对县域房地产行业风险的规避措施,为河南县域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需要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是围绕"3个1亿人"这个核心展开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配套性产业的作用,其重要的民生定位不会改变。《规划》中有多处涉及房地产领域的阐述,将对未来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六大机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特别是近四年来,桃江县房地产管理局紧紧围绕国务院提出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切实加强城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桃江县城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县城建城区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截至2003年底县城人均居住面积为27.5平方米,高于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1.1平方米的30.3%,2000年-200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8名,整个房地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8个百分点。桃江县房地产管理局近四年平均发展速度为l5.8名,特别是2002年经济增长率达48.1%,经济指标由四年前的260多万元增至2003年的近500万元,增长近一倍,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房地产对改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县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将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驾驭和掌控。但是.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开发经验不足和竞争实力相对较差的县域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敏锐地认识相关政策变化的实质.以积极转型、主动适应的心态顺应这种变化.才能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