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可行能力和农村土地发展权受到限制是其在征地中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方官员在提升政绩和职务晋升的激励下,必然尽量压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为市政建设筹集资金,或为招商引资给投资者提供优惠用地。要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就必须完善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制度,扩大农民个体的土地处置权利,使农民在征地中获得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民、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应根据土地增值的原因,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获得各自合理的份额。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正酝酿修订土地管理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土地征收后绝大多数被用作建设用地,就产生了土地增值的归属问题。土地增值,特别是征用农民的土地所产生的级差收益,应归农民还是政府,争议很大。总体看,  相似文献   

4.
洪小翠 《上海房地》2014,(10):45-47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表明让农民分享土地发展权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文据此分析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落实土地发展权的内涵是完善我国征地制度的有效途径,并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征地制度的具体思路,以期对完善我国征地制度、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等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征用农地应秉持“涨价归农”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周诚教授发表了《农地征用中的公正合理补偿》、《再论我国农地征收的合理补偿》和《农地征收宜秉持“全面开发权”论》三篇文章(以下简称周文),提出了他对土地征收中合理补偿的见解。这个问题不仅是征收土地的合理补偿问题,还是涉及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发展土地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不由得要谈一点不同于周文的看法。在土地征收中需要对被征地农民做出补偿的有三个方面:对丧失土地所有权的补偿,丧失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和丧失劳动权的补偿。先谈对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土地“本身”值多少集体土地是集体农民的财…  相似文献   

6.
河南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同民 《企业活力》2010,(10):62-67
当前,由于农村土地的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民的合法地权和各级政府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本文拟从完善土地征收和征用法规、规范政府农地征收和征用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地补偿制度、健全农地征收和征用程序、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构建和谐土地利益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在农地非农化进程中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地权及其相关利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孙东升 《价值工程》2010,29(8):238-23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入手,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从合理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丽丽 《财会月刊》2007,(18):83-84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土地价值增值的本质进行了剖析,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回收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税费体系建设、土地增值计价及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增值收益的构成和来源,探讨了现行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关于农地非农化之后的土增值收益分配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土地价值增值的本质进行了剖析,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回收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从税费体系建设、土地增值计价及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村征地中的利益失衡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现象的表层原因很多,包括土地所有制的缺陷,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定价机制不合理等;而深层原因就是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有缺陷和不完善。因此,要通过明确征地各方的法律地位、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转换政府职能、按市场机制定价及合理分配补偿资金、健全法律调解和诉讼制度等途径,改革和完善农村的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征地中的利益失衡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现象的表层原因很多,包括土地所有制的缺陷,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定价机制不合理等;而深层原因就是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有缺陷和不完善。因此,要通过明确征地各方的法律地位、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转换政府职能、按市场机制定价及合理分配补偿资金、健全法律调解和诉讼制度等途径,改革和完善农村的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征收集体土地留用地安置政策是实行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多元保障机制的一种探索。针对当前留用地政策施行中存在的缺陷,探索从制度层面建立和完善留用地政策,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归纳分析法,调研福清市留用地政策兑现的几种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留用地政策的建议与措施,为推动留用地政策健康施行做有益的尝试。该研究得出,实行留用地政策,探索多元保障方式,可提高被征地村集体和农民利益,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对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进行测算,探究农民征地补偿预期在实践中的实现程度及征地补偿薄弱环节。研究方法: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成果: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总指数为53.28;农民对征地补偿程序和监督二因子的满意度较低;对公开透明性、民意反馈、矛盾调解、补偿形式、补偿数量各单项指标的满意度较低。研究结论:增强征地补偿的公开透明性,提高农民参与水平、完善矛盾调解机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等有助于提高农民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智强  王光花 《价值工程》2012,31(13):273-274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严重问题。因而从城市化与市场化、公共事业用地、各项制度及征地补偿等方面来分析产生失地农民的原因,继而通过合理规划,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措施,达到少占用农民土地,尽可能不占地,并切实提高已占用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样既保护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又减少了一大批新的失业大军,使农民有所依靠,从而也保证了社会稳定,这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用地被征为非农用地,而征地过程伴随土地权益的调整引发了大量的征地冲突和侵权事件。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农民权益受到侵害以后补偿不合理的情况,从征地、维权机构和土地估价三个方面进行浅略分析,并大胆提出了个人的想法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失地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推进城市化的瓶颈。因此,文章提出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门槛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8.
In the face of state-led land grabs, enterprising Chinese peasants have started a revolution in the ambiguous and insecure rural tenure system by developing an extralegal property system known as the small property right (SPR). Using the SPR, peasants are able to capitalize on their property through the sale of houses built on collectively owned land.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about the specific proces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R by the peasants, or how this extralegal property system functions in terms of securing the use and transfer of property without the backing of law. This article aims to clarify the situation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 Endogenous Nature of Institutions and Relational Contract Theory,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endogenous and relational nature of the property rights that make SPR functional.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Beijing's largest SPR housing settlement, we show how enterprising peasants develop long-term relational contracts with urban households for the provision of housing services, secur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and symbiosis of the two parties and a reputation system that serves to deter defaults. The discretionary treatment of SPR housing by local states serves as a further motivation for the village and the informal homeowners to preserve a stable property arrangement, with such a specific institutional setting being an exemplar of China's pragmatic state entrepreneurialism.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a method for creating social accounting matrices (SAMs) with detailed agricultural land rent data for any arbitrary subset of the 48 contiguous states in the USA. Data on land use and land rents from various public sources is merged with national accounts data. The method reorganizes the rental income of persons concept present in national accounts to payments to conventional primary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is method also reallocates portions of the indirect business tax account to the appropriate sales and import tax accounts. SAMs created using this method should be useful inputs into input–output or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s explicitly representing a heterogeneous land market and analyz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bioenergy, water and climate policies on land-use change, land rents, agricultural commodity markets, trade and households’ welfare. The method's implementation is freely available, enabling others to rapidly create SAMs with their own desired region and sector aggregations.  相似文献   

20.
农地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地金融在整个金融机构信贷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在我国,农地金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常需求。本文将在探讨农地金融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地金融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