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事会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之一,是降低代理成本、分权制衡和公司自我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学习借鉴监事会制度理论基础、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监事会制度的必然性,探讨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发挥其治理功效。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的现状,吸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立足国有商业银行的特点和发展定位,提出完善我国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目的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合理确立董事会与行长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业绩确认制度,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班子薪酬制度,从而保证银行决策的科学化,最终维护银行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股改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总体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其中,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型的核心内容。中国工商银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引入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下设立相关专门委员会,实现“三会分设、三权分立”。目前,新的治理架构已经开始有效运作。为了使全行员工及时了解和深刻把握我行治理架构及其运作的情况,本刊从2006年第1期开始推出有关的系列专访。在我行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监事会作为“三会”之一,在提升银行治理效率和治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王为强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谈了他对于监事会在新的形势下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明确定位,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监事会制度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其监督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不少乏力之处。我国在《公司法》中对其规定远远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贯彻,笔者从完善任命机制、建立健全资格认定制度,合理分配监事会成员组成比例,引入独立监事制度,设立监事会主席,完善议事机制和表决程序,扩大并强化监事会职权,全面设计监事的义务和责任等几个方面,对完善监事会的监督机制,扩大其监督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公司监督模式中,主要有大陆法系的监事会制度和英美法系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公司法确立的是监事会制度的公司监督模式,但又不同于德国的监事会制度。这一模式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借鉴德国的监事会制度,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改进和完善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并适当吸收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较为混乱的现状,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7.
国外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公司监事会制度,对比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监事会特点,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几点建议。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监事会工作原则,从程序上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有效实施;完善监事会工作方法,在实体上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份公司与德国一样,都采用公司内部治理既有监事会、又有董事会的二元制模式。但在实践中,我国监事会制度的监督效果不彰,流于形式。因此,对德国监事会制度的优点进行借鉴,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源于英美国家,是在“一元制”模式下建立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虽然导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目前采取的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协调和处理“一元制”和“二元制”二者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建全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和缺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支持独立董事制度的观点,着重对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冲突协调和独立董事制度改造以及对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当前中国微观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一方面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确保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监事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体系的完善,改善对于国有企业的外部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