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纵观中国旅游小城镇研究,其重心是旅游小城镇开发与经营管理,近期慢慢开始关注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旅游小城镇研究较为欠缺。本文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分析了丽江古城作为一个旅游小城镇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并为其它同类型的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的兴起,古城镇旅游也已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一,古城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古城镇旅游中,最具代表的是南方的丽江古城、北方的平遥古城,它们成为全国古城旅游的典型。作为古城旅游开发的先例,丽江呈现了著名的"丽江模式",给全国古城旅游提供了诸多经验,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丽江古城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旅游意象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找出古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古城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袁花  和燕杰 《中外企业家》2013,(3S):273-274
旅游发展给丽江古城纳西族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带给他们可观的经济收入,提供给她们受教育机会,让她们在婚姻家庭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同时也造成当地传统民族文化逐渐弱化、传统婚姻观淡化、民族表演商业化、舞台化和人际关系冷漠等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行阐述并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丽江古城"历时态生长演化及其空间形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生长演化与历史沿革的解读与分析,指出"丽江古城"是由大研古城及其余历时态阶段共同组成的时空统一体;同时通过历时态阶段的空间形态对比研究指出"丽江古城"形成与发展的磁性中心是茶马古道影响下的商贸集市;同时"丽江古城"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旺盛的生命力与生长性,应以区域整合的方法促进整个丽江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帅  冉敏  廖曦 《中外企业家》2013,(2S):59-59
随着旅游也的快速发展,旅游房地产开发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但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本文就以近年来成都旅游地产开发为例,对成都旅游房地产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游客、居民、外来经商者)意愿的收取的实地调查,并对比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相关群体对收取古城维护费、古城维护费金额以及古城维护费的管理使用的相对集中的态度。本文认为古城型旅游资源除了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外,同时还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地。旅游古城的收费问题还应考虑到除政府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以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古城建设为旨归,有利于协调各群体的利益,促进古城型旅游资源的和谐发展,对优化丽江古城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其付  李小波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97-100,106
文章在突破丽江古城城市格局二元论的传统观点上,提出丽江古城的城市格局由三大文化板块构成,即商贸文化板块、纳西文化板块、汉文化板块.三大文化板块的形成与古城的三大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城三大文化板块的形成与演变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相反却是彼此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同维护着丽江古城在滇西北经济交流线上商贸重镇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路径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价值,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休闲度假价值,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绍兴古城为例,从古城休闲度假旅游体系的构建出发,探讨古城旅游产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发展路径,包括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产业的...  相似文献   

9.
青色 《企业与市场》2005,(11):12-16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靳斯,联合国科教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郑重宣布:丽江古城列入世界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杨绎韧  贺倩 《价值工程》2021,40(11):31-3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在工业化最为兴盛的时期所建设的一些老工厂的所在地,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中心地带,却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之下,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留存过去工业文明的记忆,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以及满足游客对这一题材的旅游景点的需求,工业遗产旅游这一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海宁中丝三厂历史风貌区现有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概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在海宁中丝三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海宁中丝三厂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从泡沫形成至泡沫破裂各阶段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探究了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揭示了泡沫非理性的本质.最后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非理性行为,提出应通过制度设计及借助税收杠杆等政策工具来规范房产交易、抑制过度投机,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房价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对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轨道沿线特别是站点附近的住宅房地产价值.以重庆市为实例,通过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轻轨对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为例,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对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遗产分布与运河位置相对关系的规律性,即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遗产靠近运河分布比远离运河稍有密集的趋势,且与运河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此种趋势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从遗产保护的高效性原则出发,认为大运河遗产廊道的理想宽度应为单侧2-2.5公里.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以山西临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铁资源型城市临汾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而旅游业将为资源型城市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因此,实施旅游替代战略是临汾当前的理想选择.根据临汾的旅游资源现状,其旅游形象可定位为"壶口雄风兴尧都,花果林立新煤都",通过实施发展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替代、联姻其他替代产业、开展会展节庆旅游、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使临汾的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海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入境中转口岸之一,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经北京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目的地。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其转移。通过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流动的游客转移态和市场竞争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梯度转移特征,以期对西部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灌阳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经济原因灌阳大部分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针对发展灌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灌阳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旅游资源考察,合理开发灌阳旅游资源,分时期分阶段地进行景点开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政府主导下引导多方投资,解决景区交通瓶颈,实施区域旅游协作的发展战略以及及时培养旅游人才等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小城镇环境管理领域瓶颈之一是居民管理主体意识淡薄、管理参与严重不足。社会工作者介入该领域可以构建双赢格局:一方面,扩大社会工作的生存空间和影响范围;另一方面,在帮助环境问题受害者的同时,培育出环境管理的良好社会土壤和积极参与的管理主体。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泡沫和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考察房地产领先者万科公司在此背景下的战略调整能力,利用边缘竞争理论和企业家精神及战略领导力等理论,研究王石领导的万科有效进行企业战略调整能力。本文发现,企业家具有的战略执行力在动荡环境下能够发挥出更为前瞻性的作用。而房地产企业所具有的组织结构有序性和无序性结合,从资金、土地和营销方面获取过去优势、并为明天做准备的时间边缘平衡以及掌握开发的时间节拍,并通过布局的转化与过渡的时间节奏平衡,将推动企业有效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公共空间现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就空间场所营造、景观设计、环境设施、交通规划等提出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提高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景观学路径,并通过该典型个案的研究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arries out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ation behavior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in providing loan services to rural households. It also insp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households' demand for credit and the loan supply from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with simultaneous discrete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supporting agriculture through a new round reform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doubtable in this sampl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