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应用对赌协议的案例实践入手,揭示对赌协议的涵义,进一步提出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谢丽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20-321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作出分析,对企业并购中常使用的对赌协议进行了介绍。揭示了对赌协议的使用是企业并购双向选择的结果这一实质,对赌协议在运用得当时将实现"双赢",企业应结合长期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措施,从而实现"双赢"。并分析了并购中应用对赌协议规避风险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龙 《当代经济》2009,(20):154-15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外资本密切接触,于是"对赌协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其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性,在造成一些成功典范的同时,也迫使许多企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其迅速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热门话题.能否深刻准确的理解"对赌协议",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合理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从而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道平  苏碧 《时代经贸》2009,(10):133-135
对赌协议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和融资手段,实际上对赌协议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能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为融资者提供巨额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较高的投资和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开放和成熟的背景下,对赌协议已经成为投融资双方不可或缺的金融创新工具。然而有关对赌协议的法律规范长期缺位导致其运用过程中纠纷不断,甚至不同法院的裁断标准也各有差异。《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在“对赌协议”方面的研究重点由协议的效力性认定转变为协议履行的可行性探索。目前《九民纪要》将减资程序作为协议履行的条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考虑到相关利益人的影响,减资程序可能并不顺利,进而影响协议的履行。那么,对于协议履行前置条件的探析便更为必要,以求更好地平衡股东、债权人及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对赌协议是魔鬼还是天使,如何既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又不伤害企业持续经营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管理层对于对赌协议态度如何,如何规避对赌协议可能导致的"一票否决",怎样才能达到相关方的双赢或多赢?结合近期出现的实际案例,从利弊两面进行分析,并寻找可行的"路线图"。大连电瓷签订业绩对赌  相似文献   

7.
应用跳跃变化下的几何布朗运动模型,从VC投资者与企业家间利益差异角度探讨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对创新支出影响的作用机制。结合新三板创新型公司数据,手动搜集2010-2018年VC参与的新三板公司融资事件,运用PSM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签订对赌协议抑制企业创新支出,且对赌期间业绩目标更高、VC占股较高时对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更明显。企业在对赌期间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签订对赌协议加大了VC与投资者间利益不一致,减少创新支出能够缩小二者间不一致区间。断资比例低对于对赌抑制创新起到缓解作用,即断资点越低,对赌抑制创新的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入资初创企业时,为了避免投资后创业者的投机行为,会在投资协议中与创业者签订各种约束条款,对赌协议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尽管对赌协议是投资合同签订时各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但由于其触发往往在签约后1-2年,这样当达到约定的触发条件,需要执行时却引发了各种问题。文章在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创业板数据以及若干案例的基础上,探寻对赌协议这一约束机制为何在中国引发诸多问题,并试图找出对赌协议成功运作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赌协议对风险投资来说是有效的利益保护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创业者融资的及时性,但其成功履行也需要联合投资、分步投资和委派董事等多项措施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9.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最常用工具的对赌协议存在固有经济风险.我国相关市场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完善,又为实施对赌协议增加额外风险.为使私募股权投资有效进行,投融资双方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0.
何顶  葛琰 《财经研究》2023,(10):109-123
对赌协议在风险投资交易中广泛应用,其利弊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基于2013年至2020年的新三板挂牌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赌协议对创业企业挂牌时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赌协议会显著增加创业企业在挂牌前一年和挂牌当年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弱化风险投资的监督与服务,以及向创业企业家施加挂牌压力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以股权回购作为补偿方式的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最大,当风险投资声誉较低、挂牌企业处于非政策支持行业时,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挂牌后有对赌协议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风险投资对赌协议的性质和经济后果,揭示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契约机制,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并购重组行政环节的简化,以及相关政策的鼓励,新的并购重组热潮涌现。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赌协议成为公司偏好的防范风险工具。近年来,我国对赌协议业绩完成率不断下降,因此产生的商誉减值风险也不断升高。以中南文化并购极光网络为例,分析商誉减值风险成因、对赌协议的设计对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并提出风险防控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来自收益法产生的高溢价和被并购方的经营风险,对赌协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商誉减值风险,但设计的缺陷也可能达不到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的目的。针对于此,可以通过设置弹性的业绩指标区间、引入多元化的业绩评价标准、建立三级业绩预警机制来完善商誉减值风险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文俊 《现代财经》2003,23(2):33-36
融资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的融资战略,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融资环境,选择企业的融资方式,衡量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实现融资结构的最优化,已经成为企业融资战略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阐述了企业融资环境、内部融资方式的重要性、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的策略以及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高度集中和高风险的行业,房地产企业要实现良性有序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本文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对怎样减少融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与企业家的激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燕志雄  费方域 《经济研究》2007,42(2):111-123
在企业融资中,企业家不仅关心项目的货币收益,而且关心非货币收益,而投资者仅仅关心货币收益。考虑到双方的融资合同是不完全的且企业家受到财富约束,一份初始的激励合同通常无法解决双方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作为一个结果,控制权安排(即谁做出关键性决策)是金融合同的一个重要维度。Aghion-Bolton(1992)集中于事后有效率。他们证明了,条件控制在一些环境下是均衡的控制权安排。然而,Hart(2001)提出了一个质疑:他们的模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即努力。通过引入企业家的事前努力,本文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权在坏状态而不是在好状态转移给投资者。更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约束的程度大小决定了项目的均衡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5.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源于MM理论。但MM理论及其后的权衡理论只注重外部因素(税收、破产或财务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资本结构的研究也由外部因素转向企业内部(信号、激励等),因为企业融资的决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企业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影响。由  相似文献   

16.
融资是企业进行投资、促进资本增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资本的增长主要来自内部留存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则是负债融资。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是很难不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的。负债融资需要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并按照约定偿还本金,如果无法履行上述义务,则会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本从微观角度度在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及上市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因素,从宏观角度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直接融资与国内生产总值负相关,间接融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清楚地看出我国融资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卢海 《经济论坛》2006,(10):90-92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外部融资的关系外部融资是指企业自身以外的所有融资方式。如银行信贷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等。外部融资的特点就是渠道多,规模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外部融资的方式也十分灵活,这些都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不可能对每家需要融资的企业去实地考察了解。企业需要向投资者、债权人展示企业自身的实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和债权人也需要了解企业,财务报表就提供了双方互相了解的桥梁。报表分析是报表使用人获取相关信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企业融资过程与融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融资以贷款为主,间接融资一度比重超过90%.随着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现代公司治理改革相继完成,企业融资呈现出多渠道发展态势,不纳入表内贷款规模统计的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快速发展,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工具逐渐兴起并迅速壮大,股票IPO总体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