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企业经营中的估值调整机制(又叫对赌协议,以下简称对赌协议),是在企业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具有不可预测性,不方便估值从而进行投资。对赌协议的出现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可以达到对企业增资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三个案例分析,根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法〔2019〕254号)》(以下简称"九民纪要")中对对赌协议的相关规定,分析探讨对赌协议的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道平  苏碧 《时代经贸》2009,(10):133-135
对赌协议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和融资手段,实际上对赌协议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能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为融资者提供巨额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较高的投资和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3.
谢丽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20-321
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作出分析,对企业并购中常使用的对赌协议进行了介绍。揭示了对赌协议的使用是企业并购双向选择的结果这一实质,对赌协议在运用得当时将实现"双赢",企业应结合长期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措施,从而实现"双赢"。并分析了并购中应用对赌协议规避风险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跳跃变化下的几何布朗运动模型,从VC投资者与企业家间利益差异角度探讨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对创新支出影响的作用机制。结合新三板创新型公司数据,手动搜集2010-2018年VC参与的新三板公司融资事件,运用PSM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签订对赌协议抑制企业创新支出,且对赌期间业绩目标更高、VC占股较高时对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更明显。企业在对赌期间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签订对赌协议加大了VC与投资者间利益不一致,减少创新支出能够缩小二者间不一致区间。断资比例低对于对赌抑制创新起到缓解作用,即断资点越低,对赌抑制创新的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5.
郭新秀  凌远云 《经济论坛》2009,(20):122-125
2008年众多企业卷入“对赌”危机,不仅使一些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避免今后更多的国内企业重蹈覆辙,本文结合对国内多家企业参与对赌的案例概况,通过统计、对比、分类,从风险控制、投机性心理和协议条款的角度,对国内企业对赌成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何顶  葛琰 《财经研究》2023,(10):109-123
对赌协议在风险投资交易中广泛应用,其利弊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基于2013年至2020年的新三板挂牌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赌协议对创业企业挂牌时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赌协议会显著增加创业企业在挂牌前一年和挂牌当年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弱化风险投资的监督与服务,以及向创业企业家施加挂牌压力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以股权回购作为补偿方式的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最大,当风险投资声誉较低、挂牌企业处于非政策支持行业时,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挂牌后有对赌协议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风险投资对赌协议的性质和经济后果,揭示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契约机制,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杨越 《财富时代》2023,(1):58-60
<正>对赌协议是提升并购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对赌协议的动因,探索对赌协议对企业的影响,发现对赌协议对主并公司短期绩效提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望更好地将并购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降低并购风险,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入资初创企业时,为了避免投资后创业者的投机行为,会在投资协议中与创业者签订各种约束条款,对赌协议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尽管对赌协议是投资合同签订时各方真实意思的体现,但由于其触发往往在签约后1-2年,这样当达到约定的触发条件,需要执行时却引发了各种问题。文章在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创业板数据以及若干案例的基础上,探寻对赌协议这一约束机制为何在中国引发诸多问题,并试图找出对赌协议成功运作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赌协议对风险投资来说是有效的利益保护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创业者融资的及时性,但其成功履行也需要联合投资、分步投资和委派董事等多项措施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我国企业应用对赌协议的案例实践入手,揭示对赌协议的涵义,进一步提出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龙 《当代经济》2009,(20):154-15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渠道与国外资本密切接触,于是"对赌协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其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特性,在造成一些成功典范的同时,也迫使许多企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其迅速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热门话题.能否深刻准确的理解"对赌协议",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合理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从而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对赌协议是魔鬼还是天使,如何既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又不伤害企业持续经营和中小股东的利益,管理层对于对赌协议态度如何,如何规避对赌协议可能导致的"一票否决",怎样才能达到相关方的双赢或多赢?结合近期出现的实际案例,从利弊两面进行分析,并寻找可行的"路线图"。大连电瓷签订业绩对赌  相似文献   

12.
潘冲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98-299
随着私募股权融资的发展,融资协议中调整双方对投资目标价值认定的对赌条款逐渐兴起。但实践中却常因其效力认定引发纠纷,如海富投资诉甘肃世恒一案就在私募股权界引发了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现将结合该案对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进行分析、理解,以期更好把握当前司法审判在对赌条款效力认定上的态度,促进私募股权投、融资双方运用法律保障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近来,由对赌协议引起的法律纠纷成了金融市场的关注热点.然而,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导致司法实践的难以预见,投资者的信心该何处安放?对赌协议如何发展才能成为激励企业互利共赢的“天使”?本期《经济》记者将通过北京冷杉投资中心诉山东省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瀚霖公司)违约一案带您一探对赌协议之究竟.  相似文献   

14.
PE对赌合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赌协议的定义基础上,主要分析对赌协议的主体要求,评判标准,区别国内外风险激励内容的不同,就市场情况达成协议的条件,并就对赌协议所存在的风险隐患这五个方面。在明确上述问题后,结合中国现在实际的资本市场运作情况,给出企业应用对赌协议的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最常用工具的对赌协议存在固有经济风险.我国相关市场起步晚,发展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完善,又为实施对赌协议增加额外风险.为使私募股权投资有效进行,投融资双方可以运用法律手段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6.
历经三级人民法院审理,号称对赌协议第一案的"甘肃世桓案"终于尘埃落定,而关于对赌协议效力的讨论却未就此"止步",因为其是否合法有效直接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中投融资双方的交易方式选择,甚至将影响到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战略的实施。以该案为切入点,逐一厘清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及效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并购重组行政环节的简化,以及相关政策的鼓励,新的并购重组热潮涌现。在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赌协议成为公司偏好的防范风险工具。近年来,我国对赌协议业绩完成率不断下降,因此产生的商誉减值风险也不断升高。以中南文化并购极光网络为例,分析商誉减值风险成因、对赌协议的设计对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并提出风险防控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来自收益法产生的高溢价和被并购方的经营风险,对赌协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商誉减值风险,但设计的缺陷也可能达不到降低商誉减值风险的目的。针对于此,可以通过设置弹性的业绩指标区间、引入多元化的业绩评价标准、建立三级业绩预警机制来完善商誉减值风险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国内企业融资偏好呈现出与西方“优序融资理论”不符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国内企业融资偏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融资偏好现状、成因及对国内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更多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以及案例分析,从产品市场竞争和公司战略,以及从资本市场融资条件角度研究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9.
刘艳妮  张航 《资本市场》2004,(10):19-21
<正>在我国企业私募融资规模日益壮大的今天,相信私募这一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私募股权融资,是企业向一个或多个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与资金供应者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和股权认购合同,是对企业通过私募而非公募上市的方式进行的股权融资的总括。谈到私募股权融资,让我们不免  相似文献   

20.
吴亮  赵守国 《生产力研究》2012,(4):171-172,220
由股权融资偏好引起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序悖论已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主要观点,但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是否仍遵循该悖论尚处于空白领域。文章通过研究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融资优序,分析其遵守融资优序悖论的原因,并通过对其融资优序的反思提出优化国内融资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