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玉萍 《时代经贸》2013,(20):116-116
随着经济、资本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强大,高质量、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重视。可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文章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主题,在概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长、发展、进一步完善所现存的障碍和阻力进行分析,以此找出促进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罗江波 《时代经贸》2020,(23):40-41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会计准则呈现出国际趋同态势,为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式,并提出在国际趋同下与我国财务会计本土化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强大,使得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已经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重视。文章以国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主题,在概述国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长、发展、进一步分析,以此找出促进国内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进一步放开、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最新进展的基础上,全面阐述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等效互认情况,深入分析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展,最后提出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林 《经济师》2010,(4):167-168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深入。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出发,在阐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趋同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一种必然。本文主要对全球范围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变迁和近期动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向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加深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中国改革开放也进入到全新阶段,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投资和国际性融资活动大量增加,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会计全球化。为了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各国会计界均开展了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比较的研究,确保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会计沟通、交流、协调也在不断发展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逐步学习和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入世后中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系统全面探究两者差异并分析其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正式颁布的会计准则,探讨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及原因,指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国际会计准则就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新会计准则进行了多项变革,在保留我国经济特色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应在与国际交流、会计准则的推行、提高会计人才的的素质等方面加大力度,以便尽快完成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车晓昕 《时代经贸》2007,5(10Z):57-5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会计国际化趋势已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多年以来,我国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会计国际化过程中,2006年2月15日我国会计界又紧密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使得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问题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此外,我们还应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使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东飞 《经济视角》2011,(12):23-24
本文通过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纵向分析,来研究我国与IFRS趋同的步骤与过程。本文认为趋同的时间主要发生在中国会计准则颁布时期,分别在1992年、1998年、2001年和2006年;趋同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引进IFRS相关条例和依据IFRS的条例逐步修改我国会计准则。根据分析研究认为,直接引进和逐步修改相结合是中国会计准则与IFRS趋同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和经贸活动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二十多年来,国际协调在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历程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也成为国内外会计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构筑了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平台,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从此走上国际趋同下的充实与完善阶段。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有许多趋同点,同时,两者之间也有很多差异,并且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协调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如何在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趋同,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大会计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是随经济活动不断变化的语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种必然.而国际会计准则(IFRS)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在众多会计准则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国家会计准则参考的方向.我国近几年也加快了与IFRS的趋同.本文就对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帅 《时代经贸》2014,(4):110-110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涵盖了我国各类企业的经济交易,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本文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原则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理念应运而生且不可阻挡的成为发展主流.为顺应这种趋势,我国会计准则始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紧密联系,也一直为趋同做相应的改进.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两者仍存有差异.本文首先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作出了对比,然后阐述了这种趋势对国内会计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对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同时也带来政治博弈,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趋同带来的益处,又要在趋同中把握原则,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学军 《时代经贸》2011,(4):201-201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现状的分析,以及面对会计准则的趋同,为保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保持中国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本文还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路径选择和建设高质量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会计国际趋同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各国缺乏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将无法保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得到切实执行。本文从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影响因素入手,剖析了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现状,并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会计国际趋同研究的中国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国际趋同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回应会计国际趋同的挑战和机遇.是中国会计管理层和学术界的共同课题.研究会计国际趋同问题,首先应当弄清楚会计国际趋同的含义,对会计国际趋同的概念作出界定.对于会计国际趋同的定义.当前理论界存在多种解释,通过对现有解释的系统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会计的国际趋同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是同义语;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排除会计准则的差异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等于"世界会计准则大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矛盾的统一体.在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存在推动会计国际趋同的积极因素和阻碍会计国际趋同的消极因素,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现状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会计国际趋同进程中,我国应从维护中国经济的安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加快新准则实施后的制度调适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