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误区之一: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失业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特征加以批判,把完全就业、消灭失业(实际上失业并没有消灭)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以宣传。其实,失业是劳动力处于非就业——找不到工作或不愿意接受工作的一种状态。失业有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分。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工作而引起的。周期性失业是因为经济增长本身具有周期性,伴随着经济的高涨和衰退,不断地吸纳和排放劳动力,在  相似文献   

2.
一、失业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对失业的界定。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的条件下,不会存在失业和生产过剩,但由于季节性的变化、原材料缺乏、设备故障以及工作转移等原因而引起的暂时性失调和失业,并不是对劳动力需求不足,这种失业不是真正的失业,可称为"摩擦性失业";另一种则是由于劳动者因种种原因拒绝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或劳动条件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劳动者自身造成的"自愿性失业",也不是真正的失业。现代经济学家还提  相似文献   

3.
失业治理的制度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失业现状的制度原因 "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2008年第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2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但因该指标仅把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城镇无工作者视为失业者,数据结果受到学界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有人称真实的失业率应为8%,有人提出20%,还有人提出30%的惊人数字.  相似文献   

4.
用失业指数反映社会失业状况促进再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在的登记失业率指标存在着很多缺陷。通过对失业人员情况的社会调查与街道登记失业人员的统计分析证明了现行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失业现象,构建失业指数替代失业率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中国,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紧迫任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失业是总量型失业为主,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为辅,隐性失业日益显性化。  相似文献   

6.
寻找工作模型为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替代解释.该模型作为一种微观机制,说明了失业与寻找空位、保留工资的关系,并可以解释失业的周期性波动.本文以保留工资方法为基础,应用寻找工作模型分析摩擦性失业及非自愿失业.  相似文献   

7.
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合理的失业不仅有利于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而且合理失业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再生产周期运动的“调节器” ,它影响着就业的状态 ,有利于培养劳动者敬业精神。但是过高的失业率 ,将产生严重的负效应 ,一是高失业率总是与劳动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产的停滞相联系 ;二是高失业率使许多劳动者贫困 ,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因此 ,当实际失业率接近警戒线时 ,政府就应采取相应对策 ,控制失业率的继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城乡共提供了二亿多个…  相似文献   

8.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下,人们更加关注吸纳社会就业能力极强的旅游行业中的失业问题。由于行业特性,旅游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但导致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低效率运行的原因还有严重的摩擦性失业。文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以调整旅游行业劳动力供求,加强旅游企业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正迅速地向市场经济转变,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改革前国企所沉淀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使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当失业率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其结果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箭者主要由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等原因造成,后者主要源于求职者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们的大学就业服务工作还比较薄弱。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工作职责简单、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农民会失业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隐性失来;定义与事实 隐性失业的一个通常的定义是:劳动者具有名义上的劳动关系,但在事实上由于没有工作或工作时间不足而处于在职失业的现象。隐性失业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我国亦是如此。 近年对隐性失业的研究正是热点,涌出了很多文献。但是它们都集中在我国城市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问题上。但严格地讲,隐性失业并不仅仅集中在城市,我国广大的农村同样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 农村隐性失业的描述当然可以沿用隐性失业的定义来描述。但更通俗 的描述也许可以是“三个人的田五人种”。中国的隐性失业以农业领域为最严重,中  相似文献   

12.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非自愿失业。大学生非自愿失业的类型特征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业弹性系数较低、产业链低端落后、就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市场分割是造成大学生非自愿失业的根本原因。大学生非自愿失业问题的解决。定一个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归根结底要依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失业(Educated-Unemployment)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一种状态。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有可能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在我国现阶段,知识失业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试图对知识失业的成因进行全面探讨,并结合中国所存在的知识失业现实,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在发达国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愈高,其失业率通常愈低。这是人力资本理论所推测的标准结果。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与失业率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正向关系:教育水平越高,失业率越高。在许多发展速度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增加的趋势波动,第一个波峰在1982—1984年,第二个波峰在1990—1991年,第三个波峰在2001—2002年,此后隐性失业率快速下降,自2004年以来隐性失业率几乎为0。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影响因素来看,科技进步、市场化、产业结构演进、公开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等不同程度降低社会的隐性失业率,而政府干预则提高了社会的隐性失业率。  相似文献   

15.
英国对失业人员的开发张晓明1994年4月20日,英国就业部按惯例公布了全英上个月的就业情况。令政府感到欣慰的是,英国当年3月份的失业人数已减少到21个月来最低的272万人,失业率为9.7%,相对1993年初失业人数299万人,失业率10.6%的状况而...  相似文献   

16.
李春玲 《特区经济》2011,(7):301-302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现象总是会存在,但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紧邻西安,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近几年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导致咸阳市失业人员迅速增长、失业压力大的原因既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近几年经济发展相关,也有咸阳市的失业管理体制因素。解决咸阳市的失业问题也要从发展经济和完善管理体制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经济研究》2004,(6):40-40,36
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普通民工严重短缺的情况。目前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从2004年二季度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看,劳动力需求58万人,供给57万人,需求已经大于供给1万人。如果考虑到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找工作过程中的等待等摩擦性失业等因素,实际供给的57万人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部分劳动密集企业出现用工较严重的民工短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精神,大力推进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止2003年8月末,全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6.44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0.7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14万人的77%;在安置下岗人员中安置"4050"人员3.6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1%.8月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相似文献   

19.
肖江波 《新西部(上)》2007,(10X):232-232,244
自愿失业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原因在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无法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它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应对自愿失业,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在岗人员的福利,切实贯彻最低工资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