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爽 《特区经济》2011,(11):104-106
2008年作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肇始国,美国经济遭受重创。2009年初奥巴马正式入主白宫,随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数据屡创新高,但中美贸易摩擦却如影随形,愈演愈烈。本文从奥巴马政府的对华经济政策的视角入手,在政策层面探寻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随后,提出对奥巴马政府对华经济政策的几点思考与结论。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执政以来推行兼具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的"实用主义的贸易政策",其对华贸易保护政策效应的日益显现也对中国劳动力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幼稚产业论的短期分析发现,奥巴马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短期内使美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并引起就业规模扩大,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就业面临较大负面冲击。对中美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分析发现,奥巴马政府单方面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将造成国内消费市场萎缩和失业人数增加,而中国劳动力就业数量不降反升。面对奥巴马政府贸易保护政策和"再工业化"战略的冲击,中国政府部门应与美国积极开展战略经济对话并鼓励国内企业通过"走出去"增加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09,(10):70-72
贸易和政治专家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支持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对中国进口汽车轮胎实施临时关税的决定暗示着,奥巴马政府在贸易政策方面的首次真正考验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组阁之后,宣称美国政府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奥巴马政府此举只是作为权宜之计获得选民支持还是准备一改美国往日不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笔者拟从传统的美国气候政策着手分析左右奥巴马政府的气候政策的因素,进而判断后哥本哈根时代美国气候政策走向以及对中国气候政策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的同时,美国政权经历了布什政府向奥巴马政府的移交.奥巴马政府因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其对华贸易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了解、分析其政策,对中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及战略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内容及特点,并比较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奥巴马政府前两年在第一届基础上继续对缅甸推行“务实接触”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在推进缅甸改革方面,其成效不如第一届明显,但有利于美国维持并提升在缅甸的影响力及与东盟的关系,并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后两年,第二届奥巴马政府将继续实施该政策,而实施力度将视缅甸的民主改革进程而定.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的“全球失衡”定义就是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包括贸易收支和经常账户收支),并据此开出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和鼓励人民币汇率浮动之政策药方。奥巴马政府所谓的平衡增长政策框架和美国国会议员指责人民币升值的政治闹剧,其理论依据都是美国财政部的“全球失衡定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其经济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截至2012年12月31日,虽然奥巴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方案,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是美国经济增长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失业率依然保持在7.8%的高位。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高涨。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最大受害者。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自奥巴马就职以来,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产品开展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9年,美国多次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产品提出保护申请12起,中国遭遇美国贸易调查6起,涉案金额约120亿美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轮胎特保案”,对双边贸易关系影响甚大。本文对中美贸易关系现状,中美贸易争端出现的原因和中美贸易关系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为现阶段下中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尝试从美国公众与精英间的认知分歧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视角来探讨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对华政策摇摆的动因。作者发现,在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期间,美国公众与精英在有关对华政策观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等诸层面存在认知分歧。价值取向、期待鸿沟与媒体导向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公众与精英间认知分歧的产生。同时,美国自身的国内经济状况已经成为影响美国公众对华政策观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奥巴马政府推进其既定中国政策的耐力与空间,也就是在奥巴马政府寻求精英决策与公众诉求间的微妙平衡过程中,其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才呈现出了大致稳定基础上的摇摆性。总体而言,美国公众舆论对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约束作用主要受到中国崛起进程及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这两大因素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利于增进我们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认知,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经营中美关系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讨论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逻辑与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入手,揭示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逻辑依据,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利益交汇错综复杂,虽然美国此次全球战略调整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但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实施对华遏制;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本质上仍属"接触"的范畴,但在新的全球战略格局、亚太区域形势和中美双边关系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美国自身战略资源发生萎缩的情况下,它不是对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华接触政策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的"超越接触"。继承方面主要体现在:奥巴马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都希望从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获益;都对中国崛起保持防范心理和威慑姿态;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展开全方位接触。超越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其亚太战略和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从中国崛起过程中获益的期望值明显增大;对华接触手段有所创新;军事威慑在对华接触中的作用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贸易政策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中美双方贸易结构差异和中国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等经济因素、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和贸易政策制定的游戏规则等政治因素,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方式和特点。本文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着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待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以来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强力推动“高标准”贸易规则,使其贸易政策呈现出显著的修正主义特征和偏执性。对此,霸权周期理论、国内经济周期变化、权势集团的操控和国际经济体系的特征等分析视角难以就其贸易政策倾向和风格的选择进行有效解释。资本和霸权的关系是影响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因素,其主线是资本向霸权渗透并利用霸权力量寻租,以此为理论基础可以构建霸权异化与贸易政策选择的分析框架。霸权异化包括两个维度,即资本向霸权渗透的结构性或制度性路径和霸权国家的经济集中或分散嵌入国际生产体系的方式。其中,渗透路径影响贸易政策的风格,嵌入方式影响贸易政策的倾向。制度性渗透带来灵活性,而结构性渗透带来偏执性政策。集中式嵌入带来维护现状政策,而分散式嵌入则会刺激修正主义政策。从现实经验看,1986年至今美国对待跨国投资保护规则和“高标准”贸易规则的政策,经历了从灵活地修正到偏执地修正国际经济秩序的转变。霸权异化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美国在霸权优势动摇时期贸易政策选择的复杂性,有助于新兴大国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一方面将贸易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采取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贸易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对话,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国内经济转型、贸易政治化紧密相关。作者从美国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角度考察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国会因素,分析了美国产业地理分布(位置、范围和集中度)如何通过选区代表(众议员)、州代表(参议员)构成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国会的制度性因素(两院制结构和规则)如何支持或制约美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朝核试验后,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严厉谴责了朝鲜的挑衅行为,并拟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和拦截朝鲜的船只。从奥巴马和美国政府官员的言行分析,美国仍将会对朝鲜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诸如政治孤立、经济制裁、贸易禁运和军事封锁,促使朝鲜彻底放弃核武器。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将会依靠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加大对朝鲜的制裁力度,但不会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作者认为:美国出口管制目标复杂,近年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强化了出口管制体系。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标准可概括为: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和武器出口而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是否影响到美国战略目标和外部政策目标,是否影响到美国经济利益,是否允许美国对其先进技术出口进行终端使用情况检查。1989年之后,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和技术禁运,加强了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这些限制措施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无论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量还是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近年来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确实存在着出口管制错位问题,这直接阻碍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近年来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巨额顺差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作者认为:美国出口管制目标复杂,近年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强化了出口管制体系。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标准可概括为: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和武器出口而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是否影响到美国战略目标和外部政策目标,是否影响到美国经济利益,是否允许美国对其先进技术出口进行终端使用情况检查。1989年之后,美国对华实施贸易制裁和技术禁运,加强了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这些限制措施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无论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量还是从具体产品分类来看,近年来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确实存在着出口管制错位问题,这直接阻碍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近年来中国对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巨额顺差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周峰 《环球财经》2009,(4):74-75
由于反美人士联手从多个方向,尤其是从拉美对美国展开近距离的“非对称遏制”,奉行“巧实力”外交的奥巴马政府已多次表示,有意改善与拉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杨  郝刚 《亚太经济》2012,(1):53-58
当前,全球经济贸易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与投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分析了服务贸易在中美两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从规模和行业结构方面阐述了中美两国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中美服务业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贸易领域,劳工权益与贸易政策的关系是一个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尽管美国多次试图将劳工问题纳入WTO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做法均未获成功.但美国在本国的贸易立法和贸易谈判中加入劳工条款的做法却是由来已久。该文对美国劳工标准与贸易立法的联系进行分析,对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特点和性质予以阐释.并指出美国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