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岩 《改革与战略》2011,27(8):27-29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劳动份额快速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文章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在财政分权的激励和约束之下,地方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晋升的目标,弱化对劳动者的保护,以便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文章通过建立2000—2009年全国范围内和区域范围内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劳动者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区域差异,并提出改进目前以GDP作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机制、从制度上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雨萌 《中国经贸》2013,(18):70-70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经营单位以货币工资等形式获取的劳动收入。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其提高到正常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比较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占比近20年来一直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要素禀赋、国际分工格局和发展阶段中的劳动力结构,经济社会体制结构和行业垄断这几个方面。目前的初次分配中的特点对劳动者就业、获得资本,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公平,社会的经济效率形成了制约和影响。针对于此,结合我国经济要素禀赋的转变,建议从开发内陆劳动市场,治理垄断行业、调整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改善,以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资产专用性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假说,分析地区劳动力流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分地区分行业数据进行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越强,物质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越显著,而人力资产专用性与劳动者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控制其它变量以及变量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合我国特殊的市场特征,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研究普通劳动者报酬的决定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珏 《特区经济》2007,226(11):277-278
一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线性增长态势,形成通胀压力。经过建立数学模型测定,以及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结果的修正,可以预见,CPI增幅将会突破4%,且今后一段时期内,CPI仍会处在增幅3%以上的高位波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CPI的上升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6.
龙志和 《南方经济》2002,151(4):70-72,51
三十多年台湾居民消费变动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变动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变动。本文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初期居民收入水平低下,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倾向相对偏高,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倾向随之下降,之后又由于住宅饱和度上升,经济波动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人口结构变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以及流动性约束减弱等因素综合作用,成为台湾居民消费倾向上升的原因,本文同时讨论了台湾居民消费变动对大陆居民消费-储蓄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发展数据,尝试探索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深入剖析天津市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物价温和上涨的预期下,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成为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通过对物价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分析,研究物价对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居民的影响,得出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邹湘高 《改革与战略》2013,29(2):10-13,5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当解决劳动者的发展问题.劳动者的发展与劳动者权利密切相关,劳动者权利是实现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法律保障和衡量尺度.当前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权利,从而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我国2002—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因素中食品类生产价格、房屋销售价格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并建立无约束性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食品类价格和房屋销售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冲击的传递效应,从而对居民消费价格的长期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红 《辽宁经济》2022,(5):82-86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从提出到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再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2001—2020年,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修改为“决定性”,市场对价格的形成和调节作用不断增强。20年间,辽宁逐步实现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机制和更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变动逐步趋于温和。本文对20年间辽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总体变动运行情况进行回顾,同时对价格变动运行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特点,而且这样的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就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做了研究,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2014,(21):21-21
2014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4%;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2.3%。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  相似文献   

15.
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其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扩大居民消费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居民消费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包含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赋权模型确定16个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1998—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以及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环境总体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消费经济环境、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基础设施环境、消费供给环境、消费文化环境均得到明显优化。但是,各省份居民消费环境差异仍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环境相对较好。未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环境应重点从优化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供给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6.
贺唯唯  侯俊军 《改革》2023,(5):41-53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7.
18.
在“扩内需、保增长”的方针下,居民消费对扩大内需起着重要作用。就税收政策通过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国内的居民消费潜力具有巨大的挖掘空间;从税收政策角度应进行的改革是:总体上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构成方向转变,企业部门税负的降低和加大对个别行业企业的税收优惠,居民部门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热点领域的税收改革,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9.
荣钰菁 《中国经贸》2013,(12):274-274
本文简要介绍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从统计学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次做出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总体分析、结构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动态预测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更加深入的居民消费价格统计学研究帮助人们更加的了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20.
李涛 《北方经济》2012,(24):7-10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存在差异,在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之时,民生支出的差距对居民整体消费收敛性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1995 ~2010年间各地区的民生支出和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对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的收敛性关系进行研究,得出民生支出在居民消费的σ收敛和横截面β收敛分析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有条件收敛中仅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