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5月,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主城区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形成“一区两群”空间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新时期推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战略。主城区都市区是以主城九区为中心、以渝西12区及万盛经开区为支撑的城市化空间,是全市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重要板块。提升完善主城区都市区功能,有利于促进“一区两群”高水平协调发展,提升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增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以来,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浙江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推出了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都市区经济要求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密切合作、科学分工、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当前,浙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不强,首位度不高,竞争力偏弱。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必须进一步做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设区市本级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余慈统筹发展,建设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先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慈溪作为余慈统筹的核心城市和发达县市,要在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太原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群之一,提出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其中,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太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所以,太原城镇化要以太原都市区为抓手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中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决定了通过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形成"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科学的中国经济新版图。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主体内容是,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分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分工合作的发展。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六大基本特征,需要形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6.
徐进科 《浙江经济》2012,(16):48-49
中心镇是现代化城镇体系的重要节点,是撬动、支撑区域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金华来说,还是推进金义都市区建设和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金华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群城聚市"战略,推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并作出了以统筹规划建设金义都市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而中心镇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节点,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也是撬动、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按照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认识城市的"历史性地位",无论何种规模型级的大中小建制市,其在城乡共存的区域发展空间内所产生的影响力、拉动力和辐射力,都发挥着"中心"作用,在理论上都可以称之为"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在城乡共存的区域发展空间内发挥"中心"作用,需要在"溢流效应"最大化的过程中,拥有越来越大地释放"火车头"能量的"溢流"源泉;需要把握好中心城市发展新方位新趋势,不断创造发挥"中心"作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推进济兖邹曲嘉都市区(以下简称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逐步把都市区打造成牵动鲁南经济带、辐射淮海经济区的组群式中心城市,是济宁市增强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山东省统筹区域发展、打造经济强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建设,把区域协调发展确定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发展格局.省会济南应坚决扛牢省会责任,围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09,(5):41-41
省级开发区——浙江余姚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初,现为统筹余慈地区发展纲要中明确的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重要组成区域。东至宁波北仑港80公里,西至萧山国际机场90公里,北距杭州湾跨海大桥仅20公里,是兼得水陆空交通便利的理想经济区域,总用地面积31.6平方公里。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制造业基地,具有区域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和产业增长点,也是一个城市服务业水平和能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协调,蒙东地区缺少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支撑。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遵循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急需在蒙东地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赤峰、通辽两市的基本市情,着重指出制约赤峰、通辽承载力和辐射力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能级的基本路径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生产、集散、管理、服务、创新等综合功能,发挥辐射、带动、示范等龙头作用的城市。如何把城市“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迫切需要从理论、政策等方面为城市发展进行有价值的路径分析、模式推演。加快区域中心强市建设必须有一系列相关制度文件出台以保证目标实现。要确立以营商环境立市的战略思想;拓展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城市联盟;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省际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战略引领,提升集聚力;以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竞争力;以开放合作为平台,走共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彭洲 《重庆与世界》2010,27(11):11-12
从重庆的历史基础与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从提升城市能级、切实加强区域协作、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把重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对锦州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锦州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发展规划制定和重点工作部署,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文章从对中心城市内涵的理解、推动各区县协调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基础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推进锦州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特大型工业城市的近郊区.其与中心城区接壤地带如何发展?这是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破解的一个课题。沈阳市于洪区走出被动接受城市扩张,即那种“城区——城乡接壤带——乡村”消极循环滚动的传统发展模式,把区域发展放到中心城区发展总体规划中.预留出母城扩张足够空间.在城乡接壤带规划建设生态化、功能化的宜居宜商的新兴都市带,经过五年多的建设.正在把城乡接壤“贫困线”,  相似文献   

17.
门户型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本文运用区位商和城市流强度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个门户型中心城市的区位商、城市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它们发展中的空间差异,指出了我国门户型中心城市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流强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整体提升城市能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虞一舟 《科技和产业》2021,21(8):175-179
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数据,借助服务设施的分等定级和服务半径的概念,构建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门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值不高,城乡差距大;空间分异明显,外围镇村区域服务相对孤立;居民生活便利度与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关联性,但重点区域服务能力的建设稍显滞后.针对江门市城市情况,为后续规划提出以下建议: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的整体水平;合理串联起外围地区,进一步形成城市集聚化发展格局;加快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城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蓝图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为主线,统筹推进创新高地、美丽之城、文化强区、开放都市和幸福家园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为宁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主要任务——突出创新引领,全力提升区域经济能级——注重统筹协调,全力提升城乡品质能级  相似文献   

20.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