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以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经济纠纷,这种审理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映在诉讼领域,就是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扩大当事人处分权、建立充分体现当事人意志与品格的合意解决纠纷的诉讼机制成为必然.而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框架下的法院调解,是否经过自身的改革和完善就能适应这一新的要求?还是需要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公正、高效的合意解决纠纷的诉讼机制?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并提出初步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舒茜 《消费导刊》2012,(7):202-202
司法调解制度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已在多年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比较可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在调和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情绪、提高人民法院审判效率、缓解人民法院的办案压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调解优先,也会给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造成人民法院工作的极大被动。本文首先分析诉讼调解制度带来的现实性的消极影响,然后提出作者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3.
诉讼形式理性化、机制功能化已经成为现代诉讼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诉讼形式机制对现代诉讼功能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注诉讼形式机制所产生的消极功能也是建构现代诉讼体系、推进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孙力 《现代商业》2008,(11):263
纠纷解决方式有许多种,除通过诉讼程序由法院依法裁决外解决以外,第三方的居中调解和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和解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调解在纠纷解决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商》2015,(37):234-235
由王亚新翻译的(日)棚濑孝雄所著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这本书认为,决定型的纠纷解决的典型是以对抗性辩论为基础的审判;合意型的纠纷解决的典型是以协商性交涉为基础的调解。审判程序和调解程序应当加以区别,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辅相成的流动性关系。本文以书中所述理论为基础,意在辨析调解与审判这两个制度在以纠纷解决为目的的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在这两者之中选择运用其中某一制度的原因;其二,被选择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其三,运用这两种制度所分别产生的纠纷解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在构建和谐社会有效的纠纷化解机制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把握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应有的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明确在和谐社会中解决纠纷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应当追求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海平 《华商》2008,(3):161-161
我国河流众多,大多数河流流经多个行政区划,同时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经常出现水污染情况,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跨区域工业水污染的解决机制如何是值得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唐白河为例,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晓鹏 《中国市场》2011,(35):101-10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是青海省的重大战略。反映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谋略,它尊重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在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民族地区,纠纷总量呈上升趋势,纠纷类型呈多元趋势,从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和谐青海的构建。笔者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当前青海省民族地区主要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及特点,深入探讨其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