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8无隙啮合方程式已知齿轮副的齿数 z_1、z_2法向模数 m_n,法向压力角α_n,分度圆螺旋角β_1、β_2及其螺旋方向,分度圆上法向弧齿厚 s_(n1)、s_(n2)。求无隙啮合方程式及其名义中心距α′和无隙啮合时的轴交角∑。按公式(3-39)可得节圆上法向弧齿厚  相似文献   

2.
我厂原料工段选用的CN(R)2B-8.0/0.8-Ⅳ转子泵,功率5.5kW,流量8m~3/h。该泵经常跳闸,影响正常生产。 如图1所示,在CN(R)型转子泵中,内转子为主动轮,外转子为从动轮,内外转子的速比i=z_1/z_2。由于内外转子有一齿差,在啮合过程中有“二次啮合”存在。因此,能形成几个独立的封闭包液腔。随着内外转子的啮合旋转,各包液腔的容积将发生不同的变化,当包液腔容积由小变大时,包液腔内产生的局部真空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液体通过泵进口管路和泵盖上的环形  相似文献   

3.
我厂 OF—16型滚齿机是56年从捷克进口的设备。按说明书规定,加工齿轮的最大模数为20毫米,最大直径为2米。机床安装后,经过九年多的使用,分度蜗轮严重擦伤,齿而研痕深达0.1毫米,蜗轮副啮合侧隙超过0.2毫米,加工光洁度只有▽4,生产效率也很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1965年,对该设备进行了修理。修理前,针对分度蜗轮修复这一关键问题,对滚剃加工、手工刮研和珩磨修复等三种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据根我厂当时具体条  相似文献   

4.
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在机械传动中应用广泛,齿轮与齿条啮合间隙的调整与测量是关键。如图1,齿条与齿轮中心距A是根据设计要求给定并通过测量为已知量,齿轮节圆半径D节/2通过模数m、齿数z的计算也是已知量,即为mz/2,只需平磨齿条下平面,  相似文献   

5.
齿轮是机床的易损件,检修中常需更换。在一部分机床中,采用的齿轮为径节制或周节制(以下简称英制),但英制齿轮的切齿刀具一般工厂都不齐全。原因在于机修生产中齿轮多数是单件,故制造或购买英制切齿刀具并不经济,时间上也往往不允许。因此,更换英制齿轮时常用模数制变位齿轮来代替。这种方法虽已普遍采用,但计算比较繁琐。下面,探讨一种较为简化的汁算方法,尽可能做到计算工作图表化。用此法进行简化计算的限制条件是:1.只限于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2.原英制齿轮副为非变位的标准齿轮;3.齿轮副的传动比及齿数和 z_Σ不变。  相似文献   

6.
机床修理时,往往要遇到更换成对蜗杆副或更换其中一件,以恢复原有的啮合精度和传动精度。这就必须对蜗杆副的啮合参数,如蜗杆轴向模数m、压力角α和轴向齿距p_x或导程p_z作一精密的测量。通常测量轴向齿距p_z和压力角α都需在万能显微镜或其它专用仪器上进行,普通小厂不具备这些条件。由于蜗杆的磨损,加上测量上的误差,使用简单量具(如卡尺等)来进行测量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特别是对于双导程(渐厚)蜗杆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  相似文献   

7.
图纸所标的法向侧隙范围,主要与相啮齿轮的公法线上下偏差有关,在生产实践中,若所测间隙超出所标范围,设备是否可用则需做具体分析.对国标ISO/TR10064—2中最大侧隙的计算公式进行探讨,指出现有侧隙计算公式的局限性,扩大了侧隙的适用范围,防止误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相似文献   

8.
MUP320程控立式升降台铣床系匈牙利70年代产品,其中立铣头一对螺旋锥齿轮因无技术资料,我们进行了测绘。测绘方法和参数代号参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著的机修手册<圆锥齿轮传动>(1978年修订一版)一书。 根据实物测得:齿数z_1=19,z_2=24,轴交角∑=90~0,齿宽b′=33mm,齿高h′=h_2′=10.84mm,可知是等高齿;测得外锥距L_(el)″=110mm,L_(e2)=109mm,安装距A_1=95mm,A_2  相似文献   

9.
一、非标准齿轮的加工参数可以用基节来代替模数及齿形角圆柱直齿轮是机床传动中使用最多的件、为了满足强度、寿命、啮合中心距等方面的要求,常常采用变位齿轮。国外进口的机床,按照传统的齿轮测绘方法,一般是先确定啮合制度,其次是确定是否变位,是高变位还是角变位。具体地说,是根据测量参数(齿数,齿顶圆直径,公法线长度)来计算基节,再参照基节表确定模数和齿形角。若齿轮是非标准由于种种原因,不但大量采用变位齿轮,而且还采用了非标准模数、齿形角(即非标准基节)和非标准齿高的齿轮。所以在齿轮测绘时,常常遇到下列三种情况,即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制造的初期,需要排出钢板的下料图。设已知钢板的集合 S(s_1,s_2,s_3,…),技术要求如下:a.每张板长应大于800毫米。b.相邻环焊缝距离应大于500毫米。c.开孔及其加强板焊缝应错开壳体焊缝50毫米以上。d.设备内件与筒节焊接的焊接边缘与壳体焊缝应不小于筒体壁厚且不小于50毫米(不考虑纵焊缝);  相似文献   

11.
北京惠利国际实业公司研制的齿轮齿条式光栅位移检测装置,是由高精度齿轮、齿条、光电脉冲编码器等所组成。带有弹性节的双齿轮,可在啮合传动中消除侧隙,从而提高了测量过程中的重复定位精度。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测量长度:0.25~2~25~100m以上;系统精度:0.03~0.05mm/m;分辨率:0.01mm(配4细分数显表)、0.005mm(配8细分数显表)、0.002mm(配20细分数显表);最高工作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大模数齿轮硬齿面的加工问题[4],从经济实用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磨削方法,该方法采用蜗杆杆式气动指状磨头,磨削大模数硬齿面齿轮。并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确定出相应的指状磨头工作母面方程,为加工合理的指状磨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滚切机构调整中必须注意的五个问题1.开始调整前,应将与液压结合子外壳圆柱表面接触的制动装置调紧,否则,会因液压结合子壳无制动力的作用,使机构调整时的运动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不同,从而影响调整齿数的准确性。2.调整顺序必须是先调好“分齿后20齿”,再调“反向16齿和18齿”。否则,最后调整“分齿后20齿”时,会影响原先已调整好的齿轮 z_4和 z_5的空转损失齿数,使调整失败。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啮合副结构模型和齿形综合等效机构法,推导出活齿传动齿形综合正解、反解的理论齿形和实际齿形方程式,形成了活齿传动的齿形理论。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正齿轮一般在滚齿机或插齿机上用范成法加工 ;较小模数齿轮也可在铣床上用成形法加工 ,但精度较低。当加工的齿轮模数为 9以上时 ,在没有齿轮加工设备的情况下 ,可采用插床改造成插齿机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一、改装原理根据渐开线形成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改装插床 ,使刀尖与齿轮基圆间做纯滚动。插床传动机构给我们的改装提供了便利 ,图 1所示是B50 3 2插床改装前的传动系统。  图 1 改装前的插床传动链设想在插床的纵向丝杠Ⅰ与圆盘工作台传动轴Ⅲ之间 ,用一定的挂轮比连接起来组成传动链 ,其传动比根据插床圆盘工作台的蜗轮副和被加工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某老区三工河组(J_(1s_2~1))油藏开发情况,采用各类方法预测后期生产趋势,最终得出研究区块合理技术可采储量,并做核减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统一通用的量球(柱)测量距的计算方法和正确可靠的公式。它适用于渐开线内外圆柱齿轮(含变位斜齿轮、切变位齿轮)、蜗杆、花键、内外螺纹、侧隙螺纹、非渐开线螺纹(具有糟宽对称齿廓),以及正方形螺纹。所有公式(含超越方程求解式)都经过TRULY APS—108型程序计算器编程验算,精度可达10~(-9)rad。文中参数代号基本上采用国标齿轮代号。螺纹参数归并为当量齿轮参数,z=n(螺纹线数)d=螺纹中径D_2或d_2,d_a=螺纹大径D_1或d,ρx=螺距ρ,ρz=nρ,β=90°—(螺旋升角),螺纹牙形半角α/2归并为压力角α_x(阿基米德型)或α_n(双锥面包络型和渐开线型)或αM_n(齿槽法面直廓型)。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 贵刊1996年第7期孙庆华的“用W及M测定圆柱斜齿轮齿形参数的方法”一文,笔者偶然拜读,发觉文中应用的最主要的推导公式完全错误。现推导证明如下。 文中公式(5)为:量球中心点处的压力角α_M: invα_M=π/z(d_p s_(bn)/p_(bn)-1) 首先,笔者觉得应该说明的是:从原文中公式(6)可以看出此式中α_M完整的表述应为量球中心处的端面压力角,一般记为α_M,以示区别于  相似文献   

19.
瑞典Atlas -Copco产ZR -160水冷式两段压缩双螺杆无油润滑空压机 ,一段排气出现了高温报警现象。报警点为 2 0 0℃ ,环境温度在 2 0~ 40℃时 ,一般排气温度允许值为14 0~ 175℃。中间冷却器无法自动疏水 (手动排水时有大量冷凝水排出 ) ,压力已由0 19MPa上升为 0 2 8~ 0 2 9MPa。高压段冷却器疏水正常 ,压缩机其他运行参数正常。1 工作原理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杆高速旋转 ,空气随着啮合点沿轴向移动 ,一侧容积减少 ,另一侧容积增大 ,进入下一吸气过程。在螺杆旋转过程中 ,每对相互啮合的齿相继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为减少…  相似文献   

20.
1.倒挡齿轮异响 倒车时从变速器部位发出"哒、哒"异响声,车辆处于前进挡时也有该响声,只不过不如倒挡明显.经分解变速器,可以看到倒挡齿轮啮合入侧齿轮有打坏现象,1、2挡同步器的倒挡齿轮及输入轴的倒挡齿轮也有损坏.更换损坏零件装复后异响消失.根据经验,这种故障多为用户误操作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