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基于反操纵的证券交易信息披露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透明度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对交易所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并针对我国当前两个交易所的市场透明度现状,提出应当在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交易信息披露对象、内容和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内幕信息操纵作为证券市场主要的违法违规行为之一,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根据1996—2016年的内幕信息操纵案件,从知情交易者的获益情况、股票收益的波动性特征、股票流动性、市场相关性指标、公司股权结构等五个维度出发,对内幕信息操纵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内幕信息操纵的成因和市场反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市场操纵: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操纵的策略和目的不同,对市场和各种交易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有证据表明,监管和规则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抑制操纵的发生.本文对市场操纵的定义、类型、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对美国的市场操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守江 《上海会计》1999,(10):45-46
收益操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做假帐。做假帐违反会计准则,难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关口。而收益操纵是通过貌视合法的经济行为,取得合法的会计凭证,进而影响经营业绩,使会计报表按管理者的意愿披露。对于这种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也只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或加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这样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会误导投资者,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控制上市公司的收益操纵行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上市公司收益操纵的目的。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也存在收益操纵现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来集合竞价操纵股票市场犯罪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有呈上升的趋势。集合竞价操纵股票市场犯罪行为所运用的模式和采取的手段等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其犯罪获利的手段更为多样,操纵的主体更加多元。虽然我国国务院中国证监会查处或制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本文选择了从已然的典型案例出发,从证券交易类的的定义和公认的规范可以获得对犯罪某些定性的知识,但案例的介绍和评述更能让研究变得实用。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来集合竞价操纵股票市场犯罪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有呈上升的趋势.集合竞价操纵股票市场犯罪行为所运用的模式和采取的手段等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其犯罪获利的手段更为多样,操纵的主体更加多元.虽然我国国务院中国证监会查处或制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本文选择了从已然的典型案例出发,从证券交易类的的定义和公认的规范可以获得对犯罪某些定性的知识,但案例的介绍和评述更能让研究变得实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虑做市商制度下的股价操纵,我们在Glosten-Milgromn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分析了基于交易基础上的股价操纵,由于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买卖交易的不对称,我们在两个不对称假设条件下,理论上证明了未知情交易者股价操纵获利的可能,并考察了做市商的均衡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具有规模大、风险高且对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特殊性,其信息披露划否合理及能否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质量及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加强银行业的信息公开披露,也是目前国际银行监管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本试从法律透视的角度,探讨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是上市商业银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并结合国际银行监管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主要是指通过关联交易将关联交易一方的利润转移至另一方,从而使其利润增加。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与其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下的其他子公司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一些上市公司为避免因业绩不佳而退市,或为达到配股圈钱、增发股票的目的,往往利用关联交易之间不公允的交易条件、交易价格操纵利润。大量案例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作假行为有相当部分与关联交易有关,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其方式一是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二是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三是通过关联方定价,虚构经济业务,实现利润转移,人为抬高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股票被操纵期间的特征,构建尾市价格偏离模型,用于识别沪深两市市场操纵疑似案例。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数据为样本,借鉴Bentley等(2013)[1]的公司战略度量方法,并运用logit、probit、泊松回归以及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公司战略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操纵与公司战略显著正相关,即公司战略越激进,越容易被市场操纵。同时,研究发现公司战略主要通过信息渠道和内部控制渠道对市场操纵产生影响。公司战略激进会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导致其更容易被市场操纵。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的产权性质和审计机构会对公司战略与市场操纵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本文建议完善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和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并针对不同战略类型的上市公司,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实现差异化监管,防范和化解市场操纵风险。  相似文献   

12.
谈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利润指标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净利作为信息披露的基本要素。证券监管部门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参数,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停牌或具备配股资格的依据之一:投资者用它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预测其成长性。由于利润指标在评价上市公司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时特别重要,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利润指标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利润操纵 ,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采用违规甚至违法的方式 ,人为有目的地对利润进行虚减与虚增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利润虚增(或利润高估)这一特殊行为进行分析 ,以探讨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问题。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方式与途径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包装方式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其中有些是很明显的 ,而有一些却比较隐蔽。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前确认营业收入与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例如有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在房产未出售的情况下就以售楼合同金额及…  相似文献   

14.
市场操纵严重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认识操纵、监督操纵、处罚操纵并最终达到根治操纵,维护市场自由、有序与有效的目的是学界和监管层共同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现有文献对市场操纵的含义、认定及度量做了大量研究,然而取得共识之处很少。通过述评并兼顾各家之长形成如下观点:市场操纵是指凡是为了私利而故意扭曲市场价格的行为。对操纵的认定应包含三个要件,即人为价格、疑似操纵行为与人为价格的因果关系以及操纵意图。对操纵的度量除了要考虑操纵行为对价格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考虑该行为对市场的危害大小。  相似文献   

15.
16.
股东治理是股票市场运行的基石。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票三秒切片高频交易数据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能够加剧股票市场操纵,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会加剧大股东掏空效应、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股票流动性,从而促进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分析师关注度低、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占比低等弱监督制衡机制的环境下,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建议通过构建适度制衡的股权结构、加大股东监督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操纵监控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通过会计造假操纵其损益,给企业经营和国家财政带来不良影响。应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加大会计执法力度,以彻底消除国有企业操纵损益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7-2012年之间的盈余重述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是否利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中非财务信息来为其盈余操纵行为做掩盖。研究发现,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一个动机是为了隐藏盈余操纵,在隐藏期间(被重述年度与重述年度之间),进行盈余重述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MD&A中非财务信息。进一步,我们发现盈余操纵与MD&A中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关系在隐藏动机较大(例如有股权激励)的公司当中更强,由此验证了我们的隐藏动机假说。本文提供了一个策略性的进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情景,补充了有关信息披露动机的文献。本文提请投资者更加清晰的辨别非财务信息和盈余信息;也提请监管层能够更加严格的监管信息披露,尤其是非财务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9.
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语调操纵为研究视角,检验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有效抑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治理进而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此外,拓展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性质、分析师跟踪人数多以及内部控制质量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共同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宜 《上海会计》2002,(5):30-33
上市公司的利润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它作为信息披露的基本要素;证券监管部门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控制参数,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停牌或具有配股的资格依据之一;投资者用它来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据此预测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由于利润指标在评价上市公司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时如此重要,一些上市公司便利用利润指标大做文章。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操纵一般处于两个时期:一是上市以前为提高发行价格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二是上市以后为了避免亏损或取得配股资格所做的“盈利调节”。从两年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