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杰出的美国作家,他的《论自助》是一部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作品。《论自助》体现出爱默生的"自信"、"独立"、"个性"思想,"自信"是其最主要的核心内容。研究和分析他的这些思想,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抓根性"地理解与把握马克思哲学"人本思想"的真义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思想逻辑中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剖析时代性的新生命问题,塑造时代性的新生命精神,诉求时代性的新生命意义使马克思哲学"人本思想"呈现出的一种"崭新"的哲学境界。这种哲学境界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在"新人本思想"语境中确立了实践活动的新本体论原则、"实践观点"的新思维方式以及"世俗化"的自由解放的新价值理念,从而既超越了传统哲学的绝对抽象性,亦区别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思想",仍是当代人走向未来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冯元宏 《黑河学刊》2011,(2):6-8,10
从1910年到1921年期间,是毛泽东的思想急剧蜕变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坏,道德太旧"观点,欲"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以塑造新型国民,这一塑造"新民"的思想是以他的"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倡学而已矣"的理论为基础,以"变化民质"为目的,并以重视求友共进、组织团体、兴办教育等为具体方式。为达到塑造"新民"的目的,他还提出了以"三达德"为主要内容的"新民"素质的具体模式。同时,青年毛泽东认为德智皆寄予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对于提高当前国民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前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意义图像论",追求意义的确定性,实质主张的是意义指称论。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论",意义需要"遵守规则"并根据所处的"生活形式"进行理解,实际强调意义语用论。这种"意义观"的转变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物"唯象辩证,并没有完全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完全否定"唯心"论,只是更加明确了物质状态的特性是由物质的"量子态"决定了物质的表现特征。所以,唯象学是打开传统文化的金钥匙,是揭开道学之谜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浅显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主要论述了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对于经院哲学来说是一场哲学上的革命,重读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宗芸 《特区经济》2002,(12):11-14
<正> “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江泽民同志《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要)一书的重要内容。书中收录了1995年5月~2002年4月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文章和讲话中的七篇重要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既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又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新的概括,还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领会他提出的,把“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的思想,恪守这一思想所揭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业建 《魅力中国》2014,(13):251-251
莱布尼茨是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单子论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单子是单纯的.其本质是知觉,根据知觉能力的强弱不同单子分为不同的等级,世界的秩序来自于上帝的预定和谐。贝尔站在唯物论的立场上对他的思想进行批判.使我们能够更能深入理解他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毛晓碚 《改革与战略》2005,(11):116-119
恩格斯是一个捍卫科学的斗士,他发表了许多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理论。他既反对那种独立了实验科学之外,试图凌驾于实验科学之上、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思辩哲学,也反对那种将实验科学拔高为哲学的哲学。并且,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他的晚年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颠峰。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及其关于语言哲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涵义和指称》中。从语词和语句两个方面,对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秀丽 《理论观察》2007,1(2):17-18
科学发展观是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认识和态度,它的形成和确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繁荣发展及其研究成果相联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中,包含并发挥了“历史决定论”、“生产力论”、“人民主体”理论等历史唯物论;坚持并弘扬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论”、“系统论”和“矛盾论”等历史辩论法;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的论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唯物史观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一经形成,就同邓小平的其他哲学观点一起构成了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成为其实践哲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特别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理,有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意蕴,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尹训红 《黑河学刊》2010,(11):31-32,35
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无论是从哲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上,还是从逻辑支点的选择上,都深深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反思自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也不自觉地以"文化"为逻辑支点和中介,展开了一场对自身思想前提的审视与批判。心理学"文化转向"的出现,既是对这一变革的响应,又是这一变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大众健康传播文化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哲学和传播学早为这种新生事物准备了基因.在哲学方面,功利主义、 义务论、 权利基础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是其基因.在传播学方面,"拟态环境"、 传播五要素、 说服理论、 地球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其基因.大众健康传播对经典哲学进行积极借鉴,便于建设德性大众健康传播文化;大众健康传播对经典传播学进行积极借鉴,便于建设睿智大众健康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晓 《魅力中国》2014,(21):231-231
柏拉图这位西方的“孔子”,对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文章通过阐述柏拉图其人、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最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了简要评价,探讨了其对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博弈论语义学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可.辛梯卡是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创建了博弈论语义学,用两人博弈的方法来刻画人们对命题理解过程,从而判定命题的真值。本文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出发,阐述了博弈论语义学的哲学起源和判定方法,认为辛梯卡的语义理论实质是行动主义的替换论,并指出该理论可以刻画公共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刘仲林  王灿 《理论观察》2023,(11):32-37
中国哲学大师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以易统摄儒、释、道各家思想的论著,是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转化的新儒家学派之一。他在《新唯识论》中构建了新的本体论,提出了“性智”与“量智”的界说,其中“性智”为本体之智,“量智”是“性智”的发用。就如何通过“性智”觉悟本体,熊十力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但对于如何发挥“量智”的作用未及详论。现代科技大师钱学森在其“大成智慧学”中借用熊十力“性智”“量智”的概念,对熊十力未及详论的“量智”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大成智慧学”的构想。从熊十力的“性量双智说”到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会通发展的一大典范,既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的更新,也有利于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哲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责无旁贷。改革和建设中要把握好的三对哲学范畴:一,实践和认识;二,系统和要素;三,共性和个性。运用好武器,把握好范畴,处理好问题,从而促进改革和建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尔都塞发表了《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两本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为人们所熟知的"认识论断裂"、"症候式阅读法"、"多元决定"、"意识形态理论"等,这是他学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从1967年开始,阿尔都塞的思想转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阶段。本文将聚焦于阿尔都塞思想发展的前一阶段探讨其思想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儒家的生态伦理观是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渊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为制定现代环境保护法规提供了有益参考。我们应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和环境法制建设进程,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