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形势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全球汽车总产量分别为5405万辆,5193万辆和5470万辆,我国汽车总产量分别为158万辆,163万辆和180.3万辆,分别列世界第11位,第10位和第9位。1998年和1999年全球轿车总产量分别为3733万辆和3866万辆,我国分别为50.8万辆和57万辆,分别列第14位和第13位。所以,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年产50万-150万辆经历的时间,国外十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平均为9.5年,中国为5年(1991-1995),仅次于美国和日本。1995年中国就具备年产240万辆汽车的能力,目前的生产能力在28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100万辆以上。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太慢。另外,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870万辆,整个汽车行业实现利润1000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到今年年底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保有量将超过5000万辆。  相似文献   

3.
丁品 《环境经济》2004,(1):50-50
近年来,中国机动车的销售量以55%的速度递增,私人轿车的年增长量则翻了一番,创造了世界各国汽车增长速度的“史无前例”。在北京,没有比205万辆机动车的数字更诱人的事情了。其中私人轿车达87万辆。学车、买车、上路,成了最时髦的事情。在北京等城市,都把汽车工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有关专家预计,在20~50年内,中国的机动车增长量将超过美国汽车增长的速度,成为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国。  相似文献   

4.
2010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一组数据:2009年,我国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而美国汽车当年销量仅为1043万辆,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10年,中国汽车年均增长15%.是世界汽车工业增速的10倍,今年1季度,增幅更超过50%,产销双观突破100万辆。降价则是今年车市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视角》2000,(5):43-44
5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量为140万辆时,一个研究单位对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在年产汽车140万辆时发展汽车工业的5大要素进行统计对比。研究结论是中国在技术人  相似文献   

7.
2004年初,中国汽车业界的权威人 士陈清泰发表了一个主题为“迎接汽车 社会的到来”的演讲。他透露,根据一 项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 到3 356万辆,2010年达到5 669万辆, 2020年达到13 103万辆。可以说,中国 经济的迅猛发展,正让我们这个“自行 车王国”逐渐走向“汽车大国”。  相似文献   

8.
汽车,在我国不但是支柱产业,也是潜在的新兴服务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每年进口数以万计的各国品牌汽车,另一方而又引进合资了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戴克、现代、依维柯等数十家汽车企业,同时,在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又创办了奇瑞、吉利、哈飞、中华等多家民营、股份汽车企业,2003年轿车产量突破200万辆,2020年有望达到600万辆,全国个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2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汽车拥有国、  相似文献   

9.
张锐 《经济世界》2001,(4):12-15
汽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因为它既改变了生产,又改变好生活。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业的发展在新世纪、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站在WTO的门槛上 4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创造了抹不去的辉煌: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接近 190万辆.占了世界汽车总产量1/3份额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10位的显眼位置以2:1的比例拉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汽车,已经撞开了中国经济的大门。 然而,当我们把中国汽车工业放在通用、大众、奔驰面前时,当我们拿着WTO这把国际标准尺子检测中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8,(6):3-3
中国汽车产量今年将突破1000万辆,出口年增速超过35%,5年后汽车保有量将接近1亿辆。在经历了5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否继续享用“汽车业高速发展”的这场盛宴?  相似文献   

11.
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步履蹒跚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14.11%和15.5%,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31.63万辆和232.6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1.99%和15.17%。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工业已跃升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  相似文献   

12.
从年产6万辆到年产100多万辆 一汽被誉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1956年7月13日.一汽以制造出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实现我国汽车工业零的突破而载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13.
《经济月刊》2012,(1):142-143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从2001年汽车产销量254万台到2010年的1800万台,中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表现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的动向?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4.
张本照  孙悦 《技术经济》2004,23(12):21-23
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200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建立五十一周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终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完成第一个100万辆产量用了近40年的时间;实现第二个100万只用了8年;仅仅时隔两年.第三个100万就诞生了。2003年.汽车产量444万辆,居世界第四,销售利润754亿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已步人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入世之前,国内媒体谈论汽车工业,几乎都是凄风苦雨。然而当2002年过去的时候,舆论似乎都倒向了另一个方向,专家们的预测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汽车市场“出乎意料”的好,不但使专家大跌眼镜,也使汽车厂家喜出望外。国家计委在一篇报道中说:“入世第一年,汽车工业凯歌高奏”。国家保护,外资帮忙,风调雨顺,皆大欢喜2002年1-11月,国内汽车产量为295.6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15%;其中轿车产量97.08万辆,同比增长50.89%。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在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108万辆左右。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好。1-10月,全行业完…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是西欧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欧洲联盟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欧汽车工业现有雇员360万人,其中经管汽车销售、维修和保养的雇员占其总人数的1/2。众所周知,目前的世界汽车市场基本上被西欧、美国和日本三大霸主所垄断,形成了明显的“三足鼎立”的激烈竞争格局。然而,随着世界汽车大战不断升温,面对美、日强有力的挑战,西欧汽车工业面临重重困难,确有“力不从心”之感。据西欧汽车制造商协会1994年1月12日公布的统计,1993年,西欧17国的汽车销量总数为1147.6万辆,比1992年下降了200多万辆,降幅为15.9%。1993年,除英国汽车销售量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八五"到"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十二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相信在八至十年内使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跨入世界汽车生产强国行列成为可能。通过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预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工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介绍和分析了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汽车工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当前发展的一些新特点,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加入WTO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在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有7600万辆,汽车工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口高达513万人,占日本劳动人口的1/12.汽车销售额达40.4万亿日元,占制造业产品销售总额的14.1%。而丰田公司无疑是日本汽车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日本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直接导致日本几大汽车巨头和一些汽车厂商受到较大影响。作为世界汽车出口大国,此次地震对日本汽车工业的影响必将波及中国汽车工业。以中国及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地震带来的影响为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产业竞争力理论,以两国汽车工业发展为线索,分析地震前后中国汽车工业现状,最终提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