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温是细菌病高发,低温是病毒病高发,这是对虾养殖中无可辩解的事实,夏季高温期,细菌繁殖旺盛,故细菌病高发,而低温病毒受抑制,所以夏天很难看到白斑、红体等病毒病。立秋后,尽管酷夏高温的余威尚存,但也敌不过大自然的规律,夜晚降温,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时节来了。症状整个身体通透、微红,空肠空胃,肝胰脏无明显病变;头胸甲易剥离,头胸甲内侧有白斑,凭经验认定为白斑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丹东市东沟县海洋红农场位于黄海北岸、大洋河口的西南侧,是个山青水秀的岛场,盛产对虾、梭鱼、芦苇、水稻,可称之为发展多种经营的鱼米之乡。海洋红农场1978年建场。四年来,在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他们充分利用农场内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起一座2,460亩的海水养殖场,在丹东市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连续三年分别获  相似文献   

3.
<正>5月份,对虾易发病的季节,尤其是发生白斑综合征、偷死病。下面介绍其防治措施。(一)预防(1)放养不携带特定病原、体质健壮的虾苗。(2)每10~15天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水质,适当补充碳和镁、锌,稳定藻相,保持良好的水质。(3)每10~15天定期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善养水质。(4)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  相似文献   

4.
对虾的病毒病的发作,是目前养殖对虾业的最关心的问题。很多虾农包括技术员对病毒的发作原因认识模糊,在对虾发病前没有清醒的认识,发病之后,急忙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急救,但往往效果很差,损失惨重。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对虾发病的内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对虾发病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南美白对虾引进养殖已有多年,在养殖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得益不少,也从中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的经验与技术,但有部分的农户在生产实践中多次血本无归,谈虾色变,特别是最近虾病四起,大有疫病趋势的情况下,农民束手无策。做好各种防病措施,只能降低发病的机率,但遭受病毒的感染,损失还是难免的。所以现提出如下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渔药的毒性,药物的残留和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人们对食品(水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担忧;过高的残留致使水产品出口遇到不少的壁垒,并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随着无公害要求的提高,对渔药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正>饵料是对虾生长所需能量与物质的来源,也是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因此投喂质好、量足、适口的饵料和改进投饵技术,是养虾稳产、高产重要措施之一。一、投饵原则匀、好、足是投饵的总原则。按此原则去投喂才能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快速生长。匀就是根据对虾的摄食需求量,每天均匀地投喂。  相似文献   

9.
10.
正每年6月、7月份,长三角地区都会出现持续阴雨、空气湿热的气候,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受南北方冷暖空气持续汇合影响,温度高、湿度大、大暴雨等异常天气经常出现。恶劣天气成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一道坎,每年的梅雨季节,也成为长三角地区对虾养殖的发病高峰期。笔者根据多年养殖实践以及与市  相似文献   

11.
养殖对虾的国际市场水科院信息所王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虾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养殖虾产量增加。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养殖虾产量平稳缓慢增加,使得国际市场上供应和价格稳定。国际贸易中虾产品数量的增加主要是水产养殖的贡献。目前整个国际市场情况:供应量下降1...  相似文献   

12.
黄丽 《农家之友》2003,(23):37-37
家蚕病毒病是现今养蚕生产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据调查,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率的70%左右,是发展养蚕业的拦路虎。一、病毒病的发病类型有以下四种:1.血液型脓病。本病因发病时期不同,表现出下列症  相似文献   

13.
其症状为:幼嫩叶片呈深绿与浅绿相间的斑驳或褪绿小环斑,老叶上为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黄色环斑,叶脉抽缩使叶片畸形,缺刻加深,后期老叶产生枯死斑。瓜条染病变细小且呈螺旋状扭曲畸形,并有褪绿斑。据调查,其发病原因是品种感病,蚜虫严重为害传播病毒,播种期偏迟,栽培管理粗放,以及预防不及时。其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处理。棒槌丝瓜及江蔬1号杂交种较蛇形丝瓜抗病毒病及霜霉病。播种前用60-62℃温  相似文献   

14.
<正>河鲈作为额尔齐斯河最优质的名贵经济鱼种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新疆地区产量最大的经济鱼类。近年来,伴随着大规模高密度养殖,河鲈感染病害的几率也在增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以寄生虫病最为严重,近年来也出现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报道。笔者结合多年在养殖一线从事技术推广的经验,对河鲈人工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养虾池清池消毒后进入经过滤的海水,使虾池水位达(1~1.2)m左右,然后封闸消毒。可用鱼安或强氯精(2-3)ppm或漂白粉20ppm进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间出现发光,可用虾苗清灭光保水灵处理。  相似文献   

16.
<正> 1.水质管理: (1)清池:清除黑泥。 (2)底质消毒:进水5—10cm,施加100—150kg/亩生石灰消毒后,排水,晒7—10天。 (3)进水:进水闸安置60目筛网,防止甲壳动物、桡足动物进入虾池,带进病毒。放苗前3—5天进水,不繁殖生物饵料,以减少病毒的中间宿主。 (4)水体管理:放苗后正常进排水,投幼虾1号配合饲料,决不投鲜活饵料。7月中旬前水深保持50—80cm,7月中旬一次性提足水  相似文献   

17.
上海青春对虾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11月,入股社员122户,注册资金30万元。2006年销售量1450吨,销售额2000万元,净利润15.2万元,辐射周边农户200户,带动农户销售98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去年,在全国范围暴发了大面积的对虾病害,浙江省的沿海地区也同样遭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全省1.1万户虾农在灾害面前重树信心,力争今年养虾打个翻身仗.但目前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浙江沿海越冬亲虾奇缺,有的地方面临绝种的境地,且价格涨得惊人.浙江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派出科技人员,专程去山东、辽宁等地收购亲  相似文献   

19.
<正>对虾养殖模式是养虾业一直关心和探索的。最初纳潮式养殖,大排大灌,曾获得比较好的产量和效益,到了90年代初,全球性暴发性虾病(白斑病毒症)的出现,这种养殖模式成功率变得很低。后来,各种养殖模式相继出现,但仅有少数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的对虾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则由于受气候的影响,目前还只能一年养一茬虾.一直沿用春季5月初集中放苗,集中养成,集中出虾的模式.在养殖规模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养殖的中后期,投饵量往往过大,造成残饵在池底积累,使池底过早“黑化”,不但浪费了饵料.加大了养殖成本,而且污染了水质,引起虾病交叉感染严重,防治困难,往往造成一池发病,全场全市受影响的局面,如1992年后期出现的大批死虾和1993年出现的毁灭性虾病蔓延,就是这种大环境严重污染,小环境急剧恶化,病毒、细菌综合因素造成的.另外.养虾时的集中出虾,不仅给冷冻加工带了压力.而且造成淡季无虾可供,不能均衡上市的局面.为了充分利用天津市城郊对虾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一步促进人工养虾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天津市城郊的对虾养殖模式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