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工伤认定而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究其主要原因,客观上,劳动用工进一步复杂化,职工发生伤害情况呈现多样化;主观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行政执法上存在不足。现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些探讨。正确界定适用范围是工伤认定合法化的基本前提实践中,常出现工伤认定适用法律错误,即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工伤而不受理、以及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工伤而受理的现象。《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的适用范围概括起来为:与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符合《…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调整了认定为工伤和不予认定为工伤的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增加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工伤认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关系"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开始凸现出来。如何认识"劳动关系"的地位和作用,对工伤认定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山东劳动保障》2011,(2):56-57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工伤认定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有了很大变化,更进一步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但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工伤认定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一、《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认定方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条例》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进行了修订,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于工伤认定第一章第十四条第六项的修订,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的反响。下面就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认定为工伤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求提高对该项内容的认识,促进工伤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但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条例》对“工作场所”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因而产生很大争议。事实上,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应该以劳动者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作为出发点,并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工伤是“因工而伤”,凡是与劳动者的工作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处所都可界定为“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基础上作了新的调整与补充,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性更强,也更切合实际,从各方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工伤范围及其认定条件的划分,也更具体明确,合情合理。笔者根据对《条例》的理解,特别就实际执行中遇到的有关工伤认定程序的若干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工伤认定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一、提出申请;二、审核受理;三、调查核实;四、事先告知;五、作出决定;六、书面送达。主要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称违反交通管理的职工,是专指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自身存在违反交通管理的一般违法行为但没有犯罪的职工。他们受伤害的情形各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作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一类是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认定过程中,既涉及到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六条两者关系的理解把握,又涉及到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的正确适用。对这部分职工进行工伤认定,容易产生争议分歧,是目前工伤认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要对此类案件作出恰当的认定结论,应依次处理好两种关系。一、处理好…  相似文献   

10.
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同样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部分。2004年起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较原来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体现出很大的进步,但就工伤认定范围而言,仍然存在着规定模糊的缺点。本文作者以个案为例,深入探讨了工伤认定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农民工享有下列权利:1.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工伤认定是工伤农民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有多个,包括农民工个人、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单位的工会等,而农民工个人是重要的申请主体。农民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农民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以列举的形式和概括的语言,规定了构成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构成或认定工伤的各种情形。为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又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该条被普遍认为是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但实践中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形态多样,其复杂情况远远超过法条所表述的基本情况。因此,对于一些发生在工作场所外的工伤行政案件,不应机械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而应根据举证责任倒置的特点,结合具体案情,分析案件相关当事人证明义务与证明能力后,再决定是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相似文献   

13.
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下称新《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不仅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拓宽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范围,而且还扩大了工伤认定的范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其中,新《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在工伤认定的情形中增加了"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的限定,但该条款没有对此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工伤职工发生事故伤害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保行政部门同意,用人单位该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对此申请时限,可称其为用人单位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敦促期"。这一"敦促期"规定,与1996年10月1日起试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法律未对"工作原因"做出具体的解释,在工伤认定上容易产生争议。在对"工作原因"的理解上,应该以充分保护劳动者权利作为出发点,将造成工伤事故的所有条件同等看待。这符合我国立法规定乃至国外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法律未对"工作原因"做出具体的解释,在工伤认定上容易产生争议。在对"工作原因"的理解上,应该以充分保护劳动者权利作为出发点,将造成工伤事故的所有条件同等看待。这符合我国立法规定乃至国外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政策     
中国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提高为人均收入20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此次条例修改,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对伤亡职工作出因工或非因工伤亡认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之一。《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三年多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自杀的。”在具体的工伤认定过程中,对第一项的适用主要是对“因违反治安管理伤亡”情形的适用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认为当事人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不予认定为工伤;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公安机关依法做出的违反治安管理的决定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书中认定当事人的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道路交通法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才能依此不予认定工伤;…  相似文献   

20.
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依法被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规定获得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