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现代物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物流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合理设置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和构建实验平台等方面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学课程群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职教育现行的课程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而不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对高职技术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借鉴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情况,调和开发要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与学生学习准备相协调,大力开发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3.
陈俊媛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45-46
笔者通过社会对英语人才技能的需求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借鉴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电商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中,《网络营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处在比较重要的一个位置上,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电商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商专业的就业率.各个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的教学时,往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偏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培养目标,另一种是以实践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在学科上层构架上出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浅析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思路,对精品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深入思考,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组织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由企业与院校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实施,经过4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际结算课程是广大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总体思路及具体措施等做出了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是关键,而教师是否具备科研素质与能力,则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总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建立三个平台提升高职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系列措施,以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与考证相关的课程,本文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报关实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因此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与考证相关的课程,本文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报关实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是指对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与职业操作能力。审计课程能力构建的思路是:为了熟练把握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业务审计、生产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重要内容,倒推出这些审计实务应知的审计理论、审计职能、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以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能力,故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会展策划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的教学中,以需求为导向、工学结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建立项目为根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程实践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校、企、学生评价和考核教学质量的体系,使得会展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一直都是数学师范类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该课程所面对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所应承担的责任愈加重大.笔者作为教授该误程近20年的教师,就该课程需改进和重视的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地. 相似文献
15.
16.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学”课程中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职业教育思想,探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农业本科院校“养牛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探索非重点本科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例佐证。“养牛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较强,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为黑龙江省养牛业发展及实现“主副换位”战略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所以,开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养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徐玲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5):75-75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针对目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手段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培养面向区域商贸流通企业,在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公关及广告策划、渠道管理等营销职业岗位群领域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结合《现代推销技术》这一课程的性质,从校企合作模式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实际岗位人才技能要求,根据工作流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转变为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通过模块式教学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结算>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由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在各高校的教学大刎中,<国际结算>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研究进出口贸易及非贸易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融资方式以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