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全球气候显著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难频发,形势愈发严峻,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应对气候恶劣变化的最佳选择,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碳减排制度,以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大减排工具为主。碳税作为强有力的减排工具,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运用。文章总结归纳国际实践发展过程中各国不断调整的碳税征税主体选择,结合国内“双碳”目标的引领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需求现状,对我国碳减排制度的继续深化以及碳税征收对象的选择提出建议:对国内年碳排放量百万吨以下的企业征收碳税,且对特殊主体免征碳税。  相似文献   

2.
在对碳排放权和碳税征收比较分析基础上,探讨了碳税征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收入分配及福利效应、环境效应,并结合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从碳税征收对象、征税标的、碳税税率制定、碳税减免、碳税收入使用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碳税征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欧盟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对国际航空业征收航空碳税的举措,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从背景、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京都议定书和WTO等角度对欧盟征收航空碳税进行了层面分析,得出此举不合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微观企业面对减排约束时的行为选择对于减排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导致不确定性条件下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出现差异。本文将这一机制的理论模型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中国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各省市从2007年至2020年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并就其对温室气体控排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政策的选择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斜率会随着减排行动的推进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也会出现拐点并进一步上翘,且不同省市其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上翘的幅度以及出现拐点的位置均存在差异。由于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数量政策更适用于边际减排成本较为平缓的情况,中国各省市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动态特征说明碳排放权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更适用于现阶段中国实际;随着未来减排力度的加强,则要进一步考虑将碳税政策引入低碳政策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碳税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减排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征收碳税是否会影响产业竞争力。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碳税实施后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及程度,采取相应补偿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敏 《发展研究》2012,(8):21-23
欧盟单方面决定对所有经过欧盟境内的航空器征收航空碳税,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在具体操作上也未考虑相关国家的利益,因此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从长远看.对航空器征收航空碳税有利于促进减少碳排放,但碳税的征收,必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差别管理,推迟减排时间,降低减排指标,还应将碳税在有关国家间合理分配,并将更大比例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变暖,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如何减少其排放变得尤为重要.许多经济学家提出,通过对生产中使用的传统化石燃料的舍碳量来征收碳税,从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事实上,有些国家已经率先实行征收碳税.本文就中国是否应该征收碳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如何减少其排放变得尤为重要。许多经济学家提出,通过对生产中使用的传统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来征收碳税,从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事实上,有些国家已经率先实行征收碳税。本文就中国是否应该征收碳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是在发达国家主导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全球化潮流和各国围绕着碳交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由于受到区域内外的普遍反对而被暂时搁置,但作为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欧盟推行航空碳税对中国的影响迟早会成为现实。因此,中国航空业应迎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推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欧洲碳税实践总体历程的基础上,从征税对象和范围、税率设定、税收使用和税收优惠等四个方面对最早推出碳税的北欧各国碳税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政策特征,并进而将各国碳税政策划分为几种典型类型,再从税制要素和税收使用方面对各类碳税政策的要点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碳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红枫  吴阳 《技术经济》2011,30(2):88-92
从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出发,运用2007年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及各省统计数据,按照消费者责任原则,在考虑地区间贸易因素的情况下,对我国东、中、西部样本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得出不同碳税水平下样本地区的税负水平。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发达地区大部分产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较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不同碳税水平下各地区税负有较大差别;随着碳税水平的提高,地区(如西部)越不发达,税负增幅越大,所承受的税负越重,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此,合理选择碳税水平对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碳税改革对中国经济运行以及碳排放的影响,引进碳排放要素处理技术,构建了包括政府、家庭和企业等部门在内的碳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仿真测度模拟征收碳税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与碳税税率冲击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正向影响较为明显,生产税税率冲击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固定碳排放上限政策长期有效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碳税政策虽能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但短期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碳税税率应设定在40%以下,2035年前最高税率区间为4.7%~8.44%;碳排放总量控制对经济影响较小,可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需要灵活设置总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为推动全国碳市场进行初步探索。2015年12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交易试点运行现状的分析,对全面推行碳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并对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经济月刊》2011,(3):94-95
1月10日,中国国家大剧院。当海南航空总裁王英明从SKYTRAX主席EdwardPlaisted手中接过SKYTRAX五星评级奖杯时,一个新纪录载入了中国民航史——中国大陆第一家荣获SKYTRAX五星评级的航空公司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5.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进行碳减排的两个重要的制度选择。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且国际贸易对国内碳排放水平有较大影响,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碳减排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提高了我国碳排放总量,国际贸易和产业国际转移提高我国碳排放总量并影响我国国内部分行业碳排放水平。因此,国际贸易成为我国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参考。同时,我国实行不同碳减排制度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开征碳税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四大影响,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也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征碳税涉及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财政因素以及征管因素等外部约束。本文在借鉴国外开征或准备开征碳税过程中克服各类障碍因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运用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行业调查材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实际遇到的各类障碍。并从科学设计碳税制度、合理选择开征时机以及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和能力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克服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类障碍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国家以碳税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碳税是从多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在分析瑞典碳税政策、测算瑞典产业结构水平的基础上,本文对瑞典碳税与产业结构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典碳税是提高瑞典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拥有16个旅客年吞吐量过千万的机场。2011年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3亿人次,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7亿人次,2030年将再翻一番,达到15亿人次。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的主流.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积极开展了旨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各种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研究.碳税作为一种推动从传统依赖化石能源的高碳经济向低碳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手段,对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已有的碳税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实施碳税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碳交易和碳税是世界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当前,它们被分别或者联合运用,是基于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在全球绿色振兴、低碳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总结国内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国情和形势变化,加快完善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探索联合运用两种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