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云霞  洪家璧  周艺 《时代经贸》2012,(20):205-205
我国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一种是成本计量模式,另一种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仍较少,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估值技术的提高与准则的完善等,公允价值计量模武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比率将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只有少数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有历史成本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我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应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企业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1]从理论上来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量模式相比成本模式更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其当前的资产价值,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取代成本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实际上,几年来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并非如此。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选择如此谨慎?文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就推广和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房价的节节飙升,投资性房地产日渐成为备受企业青睐的投资方式之一,而对其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也因此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了该领域。根据准则的要求。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规定,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大多数企业考虑到公允价值模式下利润波动幅度过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评估难度大而适用范围小、公允价值模式具有不得回转的硬性规定等因素,还是选择采用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相似文献   

5.
刘庆平 《时代经贸》2014,(6):385-385,387
准则规定,在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中,有确凿证据表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也没有规定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有“选择”,或暑“不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自由。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广大空间·究竟哪些企业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哪些企业会依旧选择成本模式?为什么大部分上市公司依旧采用成本模式,是因为公允价值技术上难以取得。还是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政策受到众多关注.公允价值模式这一概念的引入向上市公司提供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另一种选择.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需要结合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及现实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本文主要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实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征宇 《当代经济》2009,(13):148-149
公允价值计量是现代财务会计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领域.就投资性房地产而言,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准则以来,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仅有18家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并且,更为突出的现象是一些A+H上市公司(如北辰实业),其就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在香港报表采用了公允计价模式,而在A股市场则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实践中公允价值模式是否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新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后续计量模式,并对这两种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把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分为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这两种的,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是对它的使用条件、计量的方法还有计量的变更等一些因素都做了规定的。本文着重分析了后续计量选择的现状即企业偏于选择成本而非公允价值,提出了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选择的措施,无论是从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出发,我们都应该在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下积极推广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江辉 《当代经济》2009,(19):160-161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本文在对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提出了上市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具体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本文主要探讨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模式,二者的适用范围、会计核算方法各异。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本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5)
目前,投资工具不健全、投资收益计量工具落后是中国市场中最制约房地产发展的问题,这也限制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到2018年为止,共有354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但应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司不过百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公允价值模式的采用在呈上升趋势,故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相关问题研究成为我们要探讨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研究,得出其对企业资产、利润、现金流以及信息披露的影响,更清楚的了解,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意义所在以及结果是否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文中均称之为06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必对会计报表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和金融业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方法,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运用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并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和房地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金梅 《生产力研究》2008,(10):152-153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作了明确规定。文章分析了现行制度中投资性房地产处理的缺陷,介绍了新的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的两种计量模式,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公允价值在未来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价值计量的主要模式.本文通过研究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必要性,再经过对公允价值和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以及公允价值现如今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近况的探究,着重披露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窦立红 《时代经贸》2007,5(9Z):102-102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文章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可按照成本价值和公允模式价值两种方法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不能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会采用成本模式,除非满足特定条件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别会造成同一种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不同。所以,采用哪种计量模式对企业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