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雷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119-123
随着产业进入管制的逐步放松,厂商的密集性进入不仅改变了产业链的横向市场结构,也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重新选择创造条件.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这一现状,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连续古诺模型的分析,认为下游整车厂商的密集性进入将导致产业链的部分或完全分拆,其具体形式取决于初始状态和上游厂商的数量.最后,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国内新近产业政策设计和汽车企业的策略实践辅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2.
石油产业的纵向一体化成为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弥补自身产业链上的不足,大力发展一体化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章简要阐述了我国石油产业的纵向一体化的架构发展,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及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纵向一体化战略与石油产业发展的关系。高度垄断的中国石油产业为纵向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又为石油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石油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十几年前修建的高速公路已不能满足交通需求,需要进行拓宽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纵向裂缝.结合笔者参与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路基的受力变化对路面结构纵向开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纵向约束是产业组织领域的传统问题,市场关闭则是纵向约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对近年来纵向市场关闭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从早期纵向关闭模型的研究开始,分别从纵向关系与纵向一体化、契约理论以及纵向关闭的实证研究等角度对有关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纵向关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孙晓华  秦川 《经济学家》2012,(3):95-102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影响着上下游企业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对于协调与处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考察,以美国、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为例比较分析了三种共生关系的特征,讨论了不同共生关系下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即科层式治理适用于寄生共生关系,领导-市场型治理符合偏利共生关系,模块-关系型治理则有利于互惠共生关系。进而,根据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光伏产业纵向一体化边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光伏产品的需求和核心生产技术都依赖国外,导致国内光伏产业竞争加剧,光伏产业整体利润较低.本文依据纵向一体化理论,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规模经济、市场垄断力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对光伏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史春凤 《经济师》2006,(9):91-91,93
产业集群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文章按照迈克尔·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划分,将产业集群分为纵向集群和横向集群两类,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纵向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纵向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破除垄断是重构与完善汽车分销市场的第一要务。美国纵向垄断规制的思想流变以及欧盟委员会第461/2010号条例《关于汽车业纵向集体豁免条例的规定》的颁布实施为我国规制路径的探寻提供了借鉴。我国汽车分销市场的完善,应在借鉴欧美分销市场垄断规制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造成垄断的主客观原因,从竞争性、规范性和公平性三个方面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1.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状况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博士曾经讲过,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行为的总体特征是弱竞争性,基本上可以将中国汽车产业组织概括为建立在行政限制基础上的寡头型结构。(1)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反映某一产业市场买者或卖者的规模结构,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我国汽车工业的集中度相比国外而言要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0年)的有关数据计算,1999年汽车产业的生产(产量)集中度,包括:上海大众、东风汽车公司(含云汽、柳汽、神龙和杭汽)、一汽集团公司、以及长安汽车集团在内的CR4只有43.6%,再加上天津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入世以来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基础上,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出发,分析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并结合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今后规划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相对于国外汽车产业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着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发展汽车产业的核心元素.本文从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景丽 《时代经贸》2012,(12):66-66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相对于国外汽车产业发达国家而言存在着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是发展汽车产业的核心元素。本文从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入手,阐述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少峰 《经济师》2013,(10):36-37,39
近年来,随着美国和欧盟国家不断地对我国的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由于大部分的需求在国外,严重依赖于出口,正面临着重大的危机。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又分析了光伏产业在原料市场和销售市场最近几年的相关情况,结合纵向限制理论构建模型分析了光伏产业的一般情况。同时结合实际对无锡市各类光伏企业的调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包国宪  李华  顾波军 《生产力研究》2006,(9):178-179,182
文章以汽车产业为例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矛盾基础上,从分析虚拟经营的特点入手,就如何通过实施虚拟经营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纵向一体化:结构还是行为?——基于铝工业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一体化是市场结构产生的行为结果,同时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铝工业的进入壁垒特征决定了三个阶段都具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从而产生了高水平纵向一体化出现的必然性,同时这种纵向一体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维持着生产高集中度.我国铝工业结构与纵向一体化关系的演变与此并不完全相符,但考虑转轨经济中的特殊壁垒——政府干预后,以上观点的解释力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入世以来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基础上,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出发,分析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并结合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今后规划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其资金募集和使用是重要一环。为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找到提升融资效率的着力点,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对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融资效率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财务费用、债务期限结构和企业技术水平显著相关。最后,从产业金融政策和企业自身层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后,国际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的生产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不一,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发达国家的跨国汽车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工序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产生许多影响。在分析工序贸易对我国汽车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的机遇马挑战。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经济等指标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很快,但是其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彭英  陈圻 《经济管理》2006,(24):59-62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纵向链条,然后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电信运营商执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讨论了电信运营商纵向一体化的边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电信运营商执行渐变一体化和战略联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