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主义是以超越人们生活实际需要,崇拜和追求物质占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因此必须遏制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消费伦理,完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倡导适度消费,既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大众消费时代丰富了人们对丰裕物质的享受,但人类幸福感并未因消费扩张而增进,反而陷入自由与公平、个体与共同体、增长与生态危机的伦理困境。反思和批判消费主义思潮,构建生态向度的消费伦理是超越消费主义,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赵刚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17-117
人类对物质的需要是有限度的,人们在奔忙致富的动态惯性中,往往被消费主义所腐蚀,成为消费的机器和奴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因此,从享受型消费到“绿色消费”的革命性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消费教育——高等教育不该遗忘的角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是源自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表现为享乐主义和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受消费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表现出低俗消费、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等不良倾向。大学生消费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的消费观,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地消费,高校要高度重视这一长期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物质的需要是有限度的,人们在奔忙致富的动态惯性中,往往被消费主义所腐蚀,成为消费的机器和奴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因此,从享受型消费到"绿色消费"的革命性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薛美娟 《中国市场》2014,(48):217-218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其彻底的改变了社会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何为消费主义,消费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8.
姚登权 《消费经济》2005,21(4):82-86
消费主义不仅体现为广告及其对欲望的制造,也是整个社会生产、包括文化生产的重要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物质产品的生产受制于消费原则,而且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也受制于商品和消费法则,技术理性消解着审美原则。因此,消费主义文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确立了其文化立场——迎合市场需要,臣服金钱,走向商业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论消费主义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消费主义特别重视物质消费 ,并具有象征性和诱导性特征。消费主义既危害自然、危害社会 ,也危害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要控制和消除消费主义 ,必须从理论上去除套在消费主义头上的光环 ,并需要政府 ,媒体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章琪 《品牌》2008,(5):42-44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代大众传媒和广告的推波助澜,社会上出现的以"新贫族"代表的消费群体引领了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物质至上、消费至上"的观念驱使下,他们极强的购物欲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这种相互攀比,追求奢靡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学者把消费主义当作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反对消费主义扩大化现象,甚至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所提出的正常性刺激消费政策误解为在提倡消费主义.完竞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图厘清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内涵与特征及消费主义与正常消费的区别标准.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是资本运行的逻辑结果,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必然阻碍社会的科学发展。从消费主义走向消费正义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以消费正义促科学发展,一是要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二是要实现公平合理的消费,重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三是要实现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平衡,凸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4.
方春华  董强 《消费导刊》2011,(11):158-15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在此种情况下,最终催生了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在消费主义强太的影响力两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怎样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及强化学生的是非观或成败观的困惑。走出消费主义的误区,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促进了各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国的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缘起于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也渐渐蔓延到中国的消费群体。作为一种思想浪潮,消费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从消费主义基本内涵、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影响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网络为平台,对一切可供消费的物质或文化进行消费。本文试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对网络流行语"杜甫很忙"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正悄然遭受着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西方借助其强势的世界话语权,向中国兜售裹挟西方价值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其真实目的是要通过消费领域的意识形态渗透来消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瓦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因而,在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感召力,以物质成果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来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肖费状况,基本还是理性的_?但由于现代传媒的消费主义导向,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及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当中消费异化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至Ⅱ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安静 《商业时代》2011,(4):21-23
在西方消费社会,广告的功能开始延伸,不再仅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和企业的信息,更为重要的作用似乎是创造出消费欲望和消费者,而由此产生了有关广告操控消费者的伦理质疑。改革开放后,消费主义思潮开始进入中国,导致同样问题的出现。文章认为消费主义时代和消费社会中广告功能的延伸是社会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单凭广告宣传是不可能制造无节制的消费欲望,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因此,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系统地看待广告和消费主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广告功能延伸和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这样才能使社会成员以消费者的角色形成合力,共同抵制消费主义泛滥对社会生活的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后期消费文化的兴起,消费之风在世界盛行。从传统的角度而言,身份的建构与消费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到了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影响了人们建构身份的方式,人们身份的建构越来越依赖于人们的消费活动。消费行为不再仅仅是出于温饱生存的需求,更是为更高层次的、有关人生和价值等需求所驱使。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激增的社会,每一次符号消费都在无意间体现一个人的品味、个性、身份、地位。为了剖析消费在现代社会人们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符号消费的角度剖析现代社会中消费与身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