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调发展观点作为整体发展思想的一部分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协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目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作为全面小康题中应有之义的协调更是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建成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涵人与自然、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还包括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经济社会和国防领域间的协同发展。必须坚持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才能使协调发展理念在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全面小康这篇大文章上发挥出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而农村老一代农民更是面临劳无所能,老无所养的双重困境,养老问题愈加严重。为实现我国老一代农民老有所养、颐养天年,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老一代农民的养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该问题解决路径,发挥多元主体的解决参与和合作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所论述的视域也比较广泛,就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来加以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关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以及发展的道路这些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使其变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理论资源,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研究总结,体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出发,在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实现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接连经历了小康—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为实质性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村小康,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这道难题难就难在如何将人口众多的压力转化成劳动力优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实现农村小康的最大阻力。与农村相对的是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在城镇,在这一点上,上下左右的认识是一致的。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唯独城市化率滞后,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发达国家平均为75%,我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只有37%,低于世界47%的平均水平。农民消费水平低,加…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它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它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进入新世纪,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应从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重庆经济》2007,(11):1-1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其中,第一个一百年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即2021年,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消灭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扶贫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文章较为详细地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与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及内涵,并结合精准扶贫优秀案例,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方法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共享发展。将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契合性;其次,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享发展的途径。准确理解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蔺国勤 《发展》2018,(11):48-51
总体来看,酒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显著,实现进程位居全省前列,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具备了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许多短板,产业层次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很突出,而这些短板既涉及经济实力、产业层次和科技创新,又涉及公共服务、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西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为决战决胜深度贫困奠定了基础。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从过往的历史实践汲取经验智慧,从当前的发展现实积聚脱贫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开展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只有这样,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大战略部署,确保西藏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蔺国勤 《发展》2018,(9):56-59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报告围绕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采用新修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客观评价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重点分析了酒泉市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分析,酒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在全省领先,大多数小康监测指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可如期实现。与此同时,酒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些主要指标与全国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三元"结构突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仍不均衡、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酒泉要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还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移民脱贫攻坚、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补齐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决胜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互关系,论证缓解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矛盾及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提出农村牧区有效开辟乡村振兴新天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21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新阶段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使政策取向更加明确,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符合人民的意愿,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它通过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更高的阶段,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蔺国勤 《发展》2018,(10):48-51
一、实现程度目前,国家和省上还没有发布最新的全面小康监测数据,按照2013年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测算,到2014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89%,甘肃实现程度为72.36%,低于全国16.64个百分点,仅高于西藏(65%),比周边的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分别低14.84、6.14、3.94和1.4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了中国发展新内涵。人们注意到,“四个全面”不是口号式的倡议,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的目标更丰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有以下几层经济含义:第一,实现环保型和包容性增长。为此,应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发展环保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与工业相比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也就是在低经济增长率下也能实现高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杭栓柱 《北方经济》2012,(21):23-24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实现科学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髓。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经济上首要的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实现科学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髓。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经济上首要的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