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十分复杂,以往的献普遍地将盈余管理视为机会主义行为,近期的研究发现了盈余管理的其他一些动机,比较典型的有降低的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等。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即使不存在委托一代理问题,仍然可能存在基于其他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这意味着,这些非机会主义动机会加剧上高龄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芳 《魅力中国》2010,(28):20-21
随着我圄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新准则的新规定,分析了盈余管理受到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以及一些规范措施,以期让企业的相关利益者对盈余管理行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旨在获取某些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在对某些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时,从既定的报表盈余出发,来确定相应的会计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职业判断而形成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是个中性概念,它包括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和不进行人为操纵利润的盈余管理这两重含义。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盈余管理行为违背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削弱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可靠性,误导利益关系人的相关决策。盈余管理的动机非常复杂,但出于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陆琼 《中国经贸》2011,(24):201-201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正确认识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将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盈余造假。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产生了充分的利益激励。在我国,经济正日益市场化,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断成熟,资本市场的容量日益庞大,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亦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盈余管理在资本市场中逐步受到重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也日益充盈着学术界。与此同时,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关注力度,促使盈余管理成为企业契约中的重要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8.
尚丽华  李艳芳 《中国经贸》2010,(20):196-196
盈余管理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一直普遍存在。会计学家Scott(美)表示,所谓盈余管理指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以GAAP(公认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会计政策的选择为途径,以达到应经这自身利益或者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目的。所以说,通常,盈余管理的进行应该是与会计准则不相违背的,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状况,然后提出了相关建议,试图对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9.
管理者的利己性是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和可比性,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本文分析盈余管理动因的同时,提出了判断和识别盈余管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明益 《魅力中国》2010,(31):107-108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盈余管理及相关问题研究,可以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全面、正确地认识在新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及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方式,可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关注。笔者在此对盈余管理的动机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家权 《中国经贸》2014,(17):236-236
盈余管理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较为普遍,而收入确认对于企业的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探究收入确认变化及对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正确认识和研究其内涵、动因,规范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发生非货币性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终极产权性质和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影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终极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其会计行为不具有显著差异;而终极控制权比例和公司所处治理环境则是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变量。同时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基于配股动机、扭亏动机和被特别处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刘畅 《科学决策》2022,(12):37-58
基于 2013-2019 年的中国 A 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2)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在管理持股比例较高、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显著。(3)外部监督中,审计机构为非国际四大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而媒体关注和分析师关注对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真实盈余管理没有约束作用。(4)从公司性质的角度,非国有企业和制造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法和滞后期解释变量控制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丰富了研究数字化转型过程的相关文献,同时为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智喜睿  孔令玺 《中国经贸》2010,(10):221-222
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给了企业盈余管理空间。本文在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提出了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尽可能达到规避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更加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为公允价值在我国高质量的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磊 《魅力中国》2010,(32):36-36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参与非公开发行从而影响大股东盈余管理决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股东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的制约作用。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2006—2007年沪深两市A股进行非公开发行的公司为样本,经过研究发现:大股东在非公开发行中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而机构投资者参与持股能够抑制大股东盈余管理动机,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的操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陆建桥,1999)。作为重要会计信息之一的盈余信息,由于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其可靠性和相关性严重下降,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造成了误导。过度的盈余管理将损害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魏明海,2000)。  相似文献   

19.
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内的盈余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对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在国内的应用进行讨论.本文对国外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南方经济》2006,(8):85-96
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盈余管理弹性的新方法。同时检验了它对公司财务披露决策的影响。以往许多文献都假设盈余管理是无偿的,于是管理者能无限度的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GAAP(会计准则)、审计师和证监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依然超出可控应计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代价将是沉重的。所以本文认为,前期操纵性应计部分和它们的回复比率会共同决定当期的盈余管理弹性。基于这些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盈余管理弹性的经营周期弹性,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加以验证该变量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经营周期弹性和Barton & Simko(2002)的弹性指标都能有效地反映盈余管理弹性。因此都支持了具有较低弹性的公司难以实现盈余预测目标的说法;而Kasznik(1999)的弹性指标则存在失效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