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S生态文化观的核心理论及其思想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声怡  邓燕雯 《技术经济》2004,23(12):56-58
1.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把理性和语言作为内在价值判断的依据,认为内在价值是人类所特有,只有人才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而非人类的存在物(动物、植物及整体的自然)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把非人类的存在物排除在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外。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所负有的保护环境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作为工业明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因为只关心人类的利益,只以人的价值为尺度,被认为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之争一直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二者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而荀子的生态智慧却整合和超越了二者。既不以人类为中心,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是以人一自然为理论基点,既肯定人类的价值,又尊重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和存在权利,为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提供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学作为第一次把伦理范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人们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人类中心论者与非人类中心论者紧紧围绕“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理论辩驳,并提出了彼此迥异的道德理由和伦理论证。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学价值立场的转换:从西方化到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西方中心论”的价值立场不可能真正揭示当代环境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应该转换价值立场,摆脱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话语系统和研究范式,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本文从该学科价值立场、理论根据、目的、方法上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全面反思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从伦理学角度深刻剖析传统人类中心论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充分肯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将给人类自然生态带来黎明的希望,寻求与地球共生存--人类最终的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将有助于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滩涂资源开发的生态伦理观的哲学反思.提出在当前滩涂开发中要解决生态伦理学方面几个矛盾问题,必须重视生态伦理观在滩涂资源开发中的运用,树立现代生态人类中心论和绿色生态理念,遵循生态伦理开发原则,建设和谐滩涂。  相似文献   

7.
国内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形成的"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本质上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化的解读。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完成了对作为"人类中心论"和"环境伦理学"之本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清算,在本体论上确认了历史与自然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思想,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顿是“美国环境伦理学之父”,他的“自然价值论”伦理思想明确了生态系统具有客观内在价值的观点,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理论的新思考。罗尔斯顿以生态学为基本出发点重新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哲学的荒野转向问题,超越了近代工业文明以来关于人是世界主宰的片面认识,提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其有关自然价值的思想实质是要将内在价值的对象由人扩展至自然,从而为人类保护自然寻找合法性依据,同时也为保护环境提供了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主观偏好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云南财贸学院经济伦理研究所之邀,我就伦理学的现代价值问题谈谈一管之见. 一门学科的价值,是与它所研究的对象的价值相联系的.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它在人类早期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过程中萌芽,在社会分工和利益冲突调节中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几个阶段,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由于道德的作用重大,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乃至经济学家都曾经研究过道德问题.今天,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由于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少人对道德的价值问题产生了质疑,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伦理学及其所研究的对象在现代社会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并充分利用道德调节手段为现代社会服务.我认为,伦理学及其所研究的对象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察和研究各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发达国家如何发展时,已充分注意到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就短期而言,资源及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因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不免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冲突。现实中人们会用道德因素来解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及资源,认为“破坏环境是不应该的”,而经济学试图说明的是“保护环境是经济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道德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思想的必然觉醒生态道德的产生并不是一些哲学家或生态学家的凭空臆想 ,生态道德的产生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 ,是基于事实和科学。既然人类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 ,那么人类也有必要为此而承担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基于此 ,生态道德是一种“危机道德” ,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存的完整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所应履行的义务的必要强化。同时 ,在基于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生态道德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和价值 ,这些权利和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对人类来说是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2.
权利与义务既是政洽学的范畴,又具有伦理学的意义。在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的问题上,过去确实存在过忽视个人权益的倾向。现在,我们应当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切实保障人民按照宪法规定享受应有的权利。但从道德意义上说,公民尽自己的义务,体现了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所以尽义务又重于权益。一个人为大众争正当的权益是正义的道德行为。如果专为个人争权益,社会的道德评价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3.
会计人道德困境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微 《经济论坛》2006,(5):136-137,140
一、企业伦理学的概述 伦理一词最早是由亚里斯多德在其著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并使之成为一门有系统原理的独立学科。伦理学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利益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对“伦理”一词的解释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相似文献   

14.
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问题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权利定义必须包括资格、要求、权力、利益、自由五大要素。道德权利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规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不相对应意味着人类生活理想状态的破坏。道德义务的非权利动机性,既说明道德不以道德权利以外的利益为动机,也说明道德价值的崇高不为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的分离、不为非道德的对待所动。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释。从伦理学意义来说,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个体稳定的道德态度及道德行为倾向。领导者的伦理人格是政治主体在道德文化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持久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形而上的价值理念、道德品格、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6.
夏伟东 《经济经纬》2001,(6):98-100
经济伦理学具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自觉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设立宏观的价值目标,使经济发展朝着特定的价值目标和方向前进,更好地为价值目标的实现创造经济条件。经济伦理学为经济发展设立的价值目标,主要是道德上的价值目标,是为经济卢码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秩序,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健康的道德环境,从而使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及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必须伴随着相应的对道德价值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末人类突然意识到“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因此环境保护受到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们的环境意识在迅速觉醒,“崇尚自然,反璞归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提倡绿色设计,绿色环保。并形成了一股世界性潮流。对于人类最基本消费品的衣着来说,消费者更加强调它的安全性与健康性,“绿色环保”服装将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着装。在此背帚下,绿色环保纤维将以其优异的服用性能成为开发服装面料的首选材料。“绿色”环保纤维是指产品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或人的伤害影响最小的纤维。  相似文献   

18.
王吉林 《城市建设》2011,(5):103-103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完成了道德范式的根本转变,确立了一种崭新的科学的道德范式,解决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大地伦理学是奥尔多·利奥波德创立的一种以整体主义为价值核心的环境伦理思想。该思想为人类拯救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伦理价值导向。其核心概念“土地共同体”改变了人在共同体中的地位,确立了伦理整体主义的最高原则,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主义形成三级对立模式。考察大地伦理自身,亦存在自然主义的谬误、“环境法西斯主义”、反文明倾向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