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兴办专业合作社和发展龙头企业是重要的实践形式。河北、山东之所以在这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使农民成为重要的受益者,赢得广大社员的积极支持和拥护,这是产业化发展的自标。正如陈俊生同志所指出的,任何专业社和龙头企业不给农民带来好处,产业化就没搞好,好处不给农民,产业化就没什么用处。兴办专业社发展龙头企业,把利益返还给农民,办法有两条:一种是增加生产,打开销路,为农民带来收益;一种是把多卖的钱返还给社员。不这么做就不可能与农民结成真正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办好合作社。要使农民成为重要受益者,就要实行调动社员积极性的机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就在它实行了"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使农村的发展和前进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这个"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实行新机制就要坚持合作制。过去曾把合作社拔高为"全民所有制",后来又定为"集休所有制",实际上台作社既不能搞成"全民制",也不是"集体制",而要坚持"合作制"。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不仅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台"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反映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是这样一条道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中、小农民破产,被迫流向城市,成为产业后备军。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里,农业不但要为工业化积累资本,而且还要逐步地为工业所剥夺。这是一条千百万农民破产的道路。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中国人多耕地少,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是:使八亿多农村人口立足于全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工业部门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经济走向二十一世纪,只有通过发展合作制的方式,实现合作与联合,才能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供销合作社改革伊始,党中央就确定了逐步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基本方向和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不正常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按合作制原则改革供销社体制?下面谈一些我的观点。一、"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坚持合作制合作社经济的组织特点是劳动者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社社之间的联合。其组织特点形成的内在支配机制是劳动者的客观需要和他们所创造的合作制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小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推动他们寻找到用建立合作制的方式去保护自己,并获得发展的空间。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孤立的合作社发展的空间受到各种限制,并时刻面对强手如林的威胁,因此劳动者又用合作制的原则,发展了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从而,不仅增强了合作社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合作和联合的基本推动力量是社员的利益和要求,不坚持合作制,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从"九五"计划开始到下世纪初的十五年内,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键时期。作为基础地位和关系全局的农业,如何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思路,抓住机遇,全面发展,增加收益,实现小康,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合作制作为主战略和主旋律。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地实施这一主战略,弘扬这一主旋律,不仅将使中国农村经济繁荣呈现新辉煌,而且将使中国社会主义合作制发展进入新天地。大趋势、大潮流合作制,是一个包容面极广、适应性极强、渗透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能否把小私有制的广大劳动农民引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能否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问题。对此,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在《法德农民问题》达一光辉著作中曾做过详细论证,并且设想要通过国家援助的办法使小农走上“集体所有制”的“协作社”道路。伟大的列宁在《论合作制》一文中,又进一步发挥和丰富了这一光辉思想。认为合作社制度在不同的社会里具有不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表明了我党对农业、农村、农民这一根本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和民生问题的改善、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在于农民,尤其是离不开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育职业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探索我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有助于解决"由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以及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与推进.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应该注重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农民的现代化。本文主要针对农民职业化的相关内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集体产权基础上承包制与合作制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应当建立农民以承包经营权进行自主合作的农村内生发展机制.集体产权基础上承包制与合作制的真正契合,坚持了合作制和承包制的合理内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产权制度设计.以集体所有制、承包制和合作制为特征的农村基本制度框架、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八、科学社会主义信用合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合作思想的优秀传统 科学社会主义信用合作思想,主要归功于马克思、恩格斯将合作经济思想由“空想的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归功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捍卫和发展。 (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组织的合作社,对于改善社员生活条件确有一定意义,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合作制,并不是全盘否定的,相反予以充分赞扬,认为这是把小生产者和农民组织起来,由分散走向集中,由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对合作经济问题议论很多,众说纷云,看法各异。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合作制来改造小农,即利用合作经济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从而把生产资料私有的个体农民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合作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思想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提出了通过合作制把个体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理.列宁根据苏联十月革命初期的实践,深刻地阐明了在农村建立合作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制的理论。马列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是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把个体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道路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一、合作社是把小农经济引向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认真分析形势,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不可移动和不可再生的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土地历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农民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不久,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入股为重要特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合作制的道路,称之为半社会主义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农民所有的土地无偿收归集…  相似文献   

14.
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但当时只是资本主义包围中的少数“孤岛”,今天则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10亿以上人民在其中劳动、生息。 许多社会主义者创导过合作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科学地了解它。从旧合作社提倡者的“幻想”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从科学的合作制理论再转变为亿万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生活现实,前后跨越了一个多世纪。这一伟大艰巨事业的开拓者是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以及他的战友恩格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杰出贡献。 马克思、列宁并没有穷尽真理。在我国这样10亿人口、8亿农民的国家中发展合作经济,不可能在前人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他们那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合作制思想,应该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指针,指导我们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以完善公有制生产关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作通讯》2001,(10):15-19
编者按: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农民中积极地倡导和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合作经济组织,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化是合作制发展的经济基础,合作制是产业化发展的组织载体.没有产业化,合作制难以发展;没有合作制,产业化也难以深入和提高.因此,可以在产业化基础上发展合作制,也可以在合作制基础上推进产业化.产业化的侧重点在于推进农产品进入市场,通过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合作制的侧重点在于农民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对于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来说,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衢州市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洪河农场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统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走现代化大农业道路,特别是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大力实施水利化工程、农机化工程、水稻大棚育秧工程、科技支撑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措施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成国家粮食安全核心保障区,为全国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树立样板。  相似文献   

17.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维和推动力。用城乡一体化来推进城市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为农民转入非农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使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模式。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应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县、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对于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农民面临着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康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这种新情况,使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马克思讲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农  相似文献   

19.
正乡村振兴促进法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三农工作领域的一部大法和大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制定实施这部法律,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三十五年来,我省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由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的道路,为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约物质基础。三十五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灌溉面积比解放初期增加12.5倍,巳占全部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机耕面积巳达到二分之一;化肥生产和施用量有了很大增加,农药和塑料薄膜等农用物资也有较大发展;农业科学试验广泛开展,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各项生产都有了很大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辽宁农村各地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