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小明  魏盛礼 《企业经济》2003,(12):135-136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已进入了紧张阶段,民法典的编撰也已经提上立法议事日程。在物权法立法中,至今尚存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分歧。立法时如何对待物权行为理论,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采纳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争议,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本文不想就我国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这一焦点直接评判物权行为理论和制度。而从债法中的不当得利制度的视野,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物权行为有更合理、更全面的看法。对物权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即引起物权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意思表示行为。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主体进行民事活…  相似文献   

2.
总体而言,《物权法》规定的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采取了登记要件主义为原则、登记对抗为例外的规定,物权变动与债权变动划清了界限,合意加登记始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但此合意单指债权合意还是包含物权合意并不明确,《物权法》中的相关法条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是一种模糊表达。而(谤屋登记办法》中的相关法条能够符合逻辑地解释出物权行为独立性理论,同时,房屋登记中广泛使用的申请表及登记交易实践也支持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3.
徐祖林 《活力》2005,(4):155-157
物权行为是指能够引起物权变动效果的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理论包括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和物权变更的要式性三项原则。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合理的事实性存在,但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上虽然成立却无实际法律价值。对物权行为理论的重述有助于调和物权法与合同法矛盾,以保证法制的内部一致;并指导物权立法科学设计物权变动模式,以鼓励交易兼顾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伟 《东方企业文化》2012,(17):162-163
民法理论体系是极具逻辑性和条理性的。物权行为作为民法体系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回避它近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物权行为并不纯粹是逻辑的产物。物权行为作为法律行为的一种,它对私法自治的意义并不亚于债权行为。物权行为是意思自治更深层次的体现。它的发现使得违约行为有了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房屋登记中的侵权形式 登记过程由当事人的申请行为和登记机构的登记行为构成,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在其申请后,登记人员经过审查等必要程序记载于登记簿后发生物权效力,换言之,基于法律行为的登记是将当事人的债权关系转化为物权效力或准物权效力的过程。申请不实或登记不当都会引起侵权结果,按侵权主体不同有以下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6.
所谓不动产物权变动,是指不动产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消灭。根据物权变动原因的不同,不动产物权变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另一类是非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交易合同中存在的物权行为,讨论了其合理性与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房地产登记与登记代理人房地产登记是保障房地产权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登记不仅是对房地产权利进行记载和公示的手段,对于因法律行为取得房地产物权的,登记还是物权的生效要件,即不登记不能取得物权。这其中就包括房地产交易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其实质是无权处分中的"处分"究竟指债权行为还是物权行为。通说认为我国不承认物权行为,从而无权处分中的"处分"应当理解为买卖合同等债权行为。本文分别从债权形式主义与无权处分的矛盾、种类物及未来物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标的物所有权转移时间、适用善意取得时的问题以及维护私法自治的解释原则等五个方面推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别存在,从而得出结论无权处分与物权行为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处分行为只能是指物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地产)与地上建筑物(房产)在物理上的结合性,决定了土地权利与建筑物权利在物权法范畴的关联性,即土地上物权变动的效力影响其上建筑物上的物权,反之亦然。房地产抵押作为担保物权的一种方式,必然受制于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1.
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是民法学的两大支柱与基石。马克思曾经说过商品经济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对商品的排他性的独占权,也就是财产所有权,所以物权制度尤为重要。市场交易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物权变动,而这过程中往往涉及第三人利益问题,尤其是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对此种市场交易主体安全的保护方法,民法上有两种理论:一是善意取得制度;二是物权无因性原则,对这两种市场交易的民法保护方法唯有取其长,避其短,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制度设计的缺陷难辞其咎.论文在抽离拆迁行为的基础上,构建公益性房屋拆迁模型与商业性房屋拆迁模型,并以物权的变动为线索,剖析现行拆迁制度,旨在对拆迁立法的完善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规范相关物权的归属与保护;并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历史与比较方法分析买卖所涉及的两个问题。其一,买卖契约仅产生债的效力,抑或还直接产生物权效力;其二,物权变动是“要因”还是“无因”。罗马法及中世纪上,就合意性的买卖契约而言,它仅产生债的效力,所有权的移转须以交付为要件,这·点被以后的大多数国家所承继。而在同一时期,由于观念交付的出现,以及人文主义法学派的影响,买卖契约的物权性品格也有所体现。物权变动“要因主义”与“无因主义”在罗马文献上都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4.
崔霁 《上海房地》2007,(6):12-15
一、物权的科学解释 物权法中的物权是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而“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为了更科学的理解物权的概念,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5.
论物权保护机制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国荣  吴萍  张水利 《企业经济》2007,(12):190-192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物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由于物权的特性及其救济方式的类型在构成机理和功能、目的上的差异,物权保护机制应该分离规制,即建立物权性质的保护与债权性质的保护相区分的规范的二元保护结构。在我国民事立法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形态,正确认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清物权请求权与其他相关请求权的关系,明确物权请求权的形态,对于建立科学的物权民法保护机制,协调物权立法与债权立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规定房地产的物权种类有所有权、抵押权、用益物权,除法律法规特别规定外,这些物权登记后才可生效。就形式而言,只有满足申请主体的适格性、申请房屋的完整性、登记原因行为的条件成就等三大要求才能进行物权登记。在申请主体暂不适格、申请房屋尚未建成、登记原因行为条件尚未成就时,可期待的物权如何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则有赖于预告登记制度的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物在法律发展的起源,引出物权的术语的由来。物权不仅存在于私法领域,公法中同样存在。本文从行政法领域简单探讨行政法上物权的概念、地位等,来促进物在行政法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回溯物权制度演进的基础上,界定了物权内涵、物权与产权的关系,探讨了物权与会计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分析了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对实现会计目标的积极作用。认为强化整个社会的物权意识、全面落实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有利于实现会计降低交易费用、保护相关产权主体权益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物权请求权与不当得利之债权请求杈分属两种不同的权利,但在权利的行使上有相似之处,从而导致在实际适用中的模糊。物权请求权与不当得利之债权请求权在适用中都包括原物,因而,如何适用两种权利取得原物所有权很难区分。本文着重从以物为标的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权利,以便能更好的区分二者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征地事务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征地管理的总体规范而言;国土资源立法以加强管理为着眼点,强调保护与限制;而物权法则以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物权体系的主要内容,从法律角度规范财产的关系。物权法是土地产权管理法律体系的核心,它对征地事务的一系列规范,是我们正确处理征收集体土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