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2.
国债的规模控制与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改革以来国债规模的现状是: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过大,债务负担率偏发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经济调控效应,反而对20年来的经济过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但发行规模过大,当务之急是降低国债的发行规模。当然,通过财政的增收节支可以控制国债的发行规律,但在我国目前可行性却不大。当前,我们只能通过加强国债管理的方式解决我国国债规模问题,具体措施有:实现国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推进国债品种的创新;积极培育和完善国债流通市场;适当增加国外公债的比例;适时发展地方公债等。 相似文献
3.
一、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应债能力分析 国债规模的膨胀可能引起的财政风险最直接的表现是偿债风险,即还本付息风险,由此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风险:财政支付困难,如果用货币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会引起突发性的通货膨胀风险.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动趋势和膨胀速度;通过对国债规模,包括国债余额和国债发行规模,与GDP、财政收支等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国债规模对国民经济和财政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初显成效。本文引用国际上公认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四项指标,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指标状况,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理性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一些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债规模及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进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1):48-52
国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目前常用的国债概念,虽然不能反映我国实际的最终必须由政府财政负担的国债规模。由于财政制度的不同,我国与国外在各种债务负担方面的指标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庞大的国债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国债风险。进行国债结构的调整,是防范国债风险和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及效果发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6(1):16-18
由于多种因素的不断变化,所谓适度的国债规模标准也必然会产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存在惟一的、指导一切时期和一切国家的国债适度规模。国债的经济负担很难由具体的指标大小决定,设立警戒线方法也不太现实。因此,只有换一种思维方式,即以国债可持续性为目标考察国债经济负担,寻求国债相对规模的稳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这一模式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债功能的发挥要以完善的国债期限结构为前提。我国在完善国债期限结构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仍有一些配套性制度改革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国债规模投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天义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2):22-27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几乎年年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债发行量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迅速膨胀。现论界对适度控制国债规模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局限于对国债规模相关衡量指标的比较,或作历史的纵向比较,或作国际的横向比较,以求找到一个适度国债规模的数量界限。然而,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往往是相悖的,无法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做出清晰判断。适度的国债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必须把它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控制适度国债规模应把握如下几个关系:1)国债余额增长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2)国债实际利率不得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3)国债余额与GDP之比不能一直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数据,通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静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多项式曲线较好地拟合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呈向上倾斜,符合纯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短期国债,这与纯预期理论相符舍.我国目前上市国债的期限结构明显不是很合理,短期国债发行量和发行规模较小,超长期的品种还很少,而中长期债券占的比重较大,期限结构并不健全. 相似文献
14.
15.
国债是国家依据借贷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国债发行规模的差异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政府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主要探究我国国内国债发行规模的风险因素,并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寻求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16.
赵心宇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0-33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债数量增速较快。国债的发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债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增加财政债务风险。因此,适当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8.
从财政收支结构来看,我国近年来的债务依存度已经很高,国债规模已相当大,但从国债负担率和居民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国债规模并不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尚有一定的余地。要扩大国债规模。关键是要降低债务依存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国债结构,加强国债使用方向、结构效益的管理,提高政府的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旭东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3):22-24
自1998年以来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的国债规模又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增长阶段。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债政策的有效使用要求我们应当对中国的国债规模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绝对量指标体系和相对量指标体系。从绝对量指标看,自1981年该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国债规模曰趋增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从相对量指标看,我国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之中。正确认识这一矛盾和判断我国国债规模的大小,除了利用上述指标分析方法以外,更要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