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跨国并购是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并购,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认为,未来10年中国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从而将改变世界企业竞争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并购作为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低成本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现代经济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企业并购的效果却并不乐观,忽视文化的整合是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路径——以联想并购IBM PC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想并购IBM PC为案例,对联想的跨国并购文化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四阶段模型,并分析了中西方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的路径和影响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传播关注外部效应,企业文化注重内部管理,两者看似不相关,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达成相互统一,这样才能通过平衡外部效应与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拉动企业成长.在分析了企业文化对品牌传播理念、品牌传播实体和品牌传播行为的影响后,提出了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流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企业并购开始,经历上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的迅速膨胀和第五次并购浪潮的深入,全球外资并购市场已经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投资自由化对外资并购市场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外资并购市场形成过程伴随着产业转移规律、地域转移规律、行业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律师协会(IBA)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律师实务而做出的\"法律风险\"定义纳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研究。以\"吉利-沃尔沃并购案\"为案例对象,运用风险矩阵和Borda序值评价和分析了并购双方的7个法律风险识别因素,即国别风险、行业风险、并购方式风险、组织形式与上市地风险、主营业务风险、采购以及销售行为发生地风险、企业管理行为风险,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控的\"浙江模式\"。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基本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在基本格局上,内资后发优势与外资技术优势共同塑造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新景观导致了外资在竞争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日益向三大都市圈集聚,但学习效率上存在行业整体和个体差异,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在总体上逐渐提升;在模式选择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的合资合作倾向和重组并购倾向同时并存,但在发展道路的性质上,"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的依附发展局面和"走出去"政策对汽车产业自立发展的推动,突显了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品牌创建及学习绩效上,合资模式侧重于"开发",具有"合资+自主"混合创新特征,而民营模式更注重"探索",具有"自主+合作"开放式自主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2.
品牌实力不强一直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短板.如何走出品牌建设困境,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建设之道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中国的企业品牌建设应以“内圣外王”思想为指导,以“内圣”为核心,在不断塑造优秀品牌品格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外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相辅相成,是企业最巨大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激励的商海当中,企业从自己的专营领域出发,突出自身优势,建立起自己独有的文化和品牌策略,是推广企业产品、扩大企业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核心手段。以电力企业的文化品牌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对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电力局、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等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对于拓宽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