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内部评级法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通过内部评级法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13,(9):12-12
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计量风险资本 银监会于近期制定发布了包括《关于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补充监管要求》等在内的多个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要求》明确,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本行资产组合实际的内部评级法实施规划,  相似文献   

3.
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构建风险管理的整体机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管理的执行文化氛围;实施以内部评级为主的风险计量方法,注重风险缓释技术的应用;创建风险计量模型,构筑信息数据平台;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风险管理市场机制;发挥监管当局作用,强化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4.
LGD、IRB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的配置和管理是商业银行的职能之一,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大的风险之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监管下的内部评级法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全新方式,违约损失率(LGD)是内部评级法(IRB)中最为重要和计量最为困难的参数。对IRB、LGD的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内部评级法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实行监管评级,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业监管工具的更新,也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审慎的评估和判断、实施分类监管的重要工具。为真实有效做好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工作,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目标。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评级要审慎把握好定量指标中相关联的关系,认真做好定性指标的客观公正公平,二者要有机结合,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并要坚持“六到位”。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众多欧美大型商业银行因市场风险遭受巨大损失,远远超过按原有监管规则计提的市场风险资本,暴露出原有监管规则的许多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修订了对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计量万法,大幅度提高了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这也成为巴塞尔协议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协议Ⅰ到Ⅲ对市场风险资本监管的演进过程,介绍了计量市场风险监管资本的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下内部模型法的特点.分析表明,由于引入SVaR(压力在险值)的资本要求,按巴塞尔协议Ⅲ计量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有显著提高,这将不利于激励商业银行开发内部vaR模型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声誉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评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上海金融》2004,(11):34-37
本文回顾了声誉理论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指出声誉机制对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的审慎经营提供了一种激励,分析了银行声誉减轻银行违规动机的作用,提出银行风险评级是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可以促进银行自律和自发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监管当局应结合银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现实经营状况,充分借鉴CAMELS评级等较为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其他国家银行风险评级经验,对现有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银行风险评级系统。  相似文献   

8.
美国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美国银行业IT风险监管发展概述。美国的IT风险监管起步较早,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在1978年就建立了信息系统评级体系,这比有名的CAMELS评级体系还早一年,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IT风险监管才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监管法规、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对银行IT风险监管最细致、最全面的国家,其发展有两大背景。  相似文献   

9.
罗平 《中国金融》2006,(20):56-57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新资本协议,建立了资本监管三大支柱体系,有效地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资本协议复杂的资本计量方法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尤其突出了依赖银行内部量化指标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以下简称“IRB”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谈伟宪  董红蕾 《上海金融》2004,(5):33-34,29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所推出的内部评级法.提供了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动态监管方法,本文探讨了实施内部评级法对中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资本监管要求的激励效应,提出了金融开放下中国银行业加快引入并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Ⅱ,以下简称“新协议”),确立了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及监管的新框架。其中,为防范信用风险,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借款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规定了两种风险管理与资本计提方式:一种是引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并采用固定风险权重的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即外部评级法;一种是依据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并自行估计风险权重的内部评级法(IRB approach)。这既是对银行业经营机构的要求,更是对监管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理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银行信用评级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基石.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和增强透明度,优化投资结构,控制风险,而且有利于促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促进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对于强化风险为本的金融经营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颖  鲍正新 《新金融》2008,(6):31-31
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风险划分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一致性。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零售资产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总结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要求、技术方法和实施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在内部评级法(IRB)的框架下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  相似文献   

14.
一、国外商业银行各类评级体系概述 (一)监管评级 监管评级是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表现形态和内在风险控制能力进行的科学、审慎的评估和判断,这一评估和判断即监管评级结果不对外公开,通常用于存款保险的保费缴纳及后续监管措施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实施新资本协议中的第一支部评级法高级法。柱,即最低资本要求,新协议对于信用风标准法的大致方法是根据外部评级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三大风险的度机构对银行资产的评级结果,对应不同量规定了有关计算方法(见下图),供各级别资产的监管风险权重,信用风险的国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16.
打开内部评级法的黑箱:假设、模拟与监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的风险权重模型实质上是建立在单一系统性风险因子假设基础上的条件违约概率。内部评级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单一风险因子假设,假设信用风险的系统风险由单个共同因子控制;二是组合不变性,组合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使所有特殊风险充分多样化。这些假设在促成内部评级法成为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资本监管工具的同时,也对监管当局自身形成了挑战:一是如何针对不同银行的组合粒度补提"剩余"的监管资本,二是如何选择与本经济体相称的资产相关系数。在中国,由于政府主导经济,体制相关性较高,后一个问题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内部评级法的风险权重模型实质上是建立在单一系统性风险因子假设基础上的条件违约概率。内部评级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单一风险因子假设,假设信用风险的系统风险由单个共同因子控制;二是组合不变性,组合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使所有特殊风险充分多样化。这些假设在促成内部评级法成为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资本监管工具的同时,也对监管当局自身形成了挑战:一是如何针对不同银行的组合粒度补提"剩余"的监管资本,二是如何选择与本经济体相称的资产相关系数。在中国,由于政府主导经济,体制相关性较高,后一个问题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颖  鲍正新 《新金融》2008,(6):31-35
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风险划分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一致性.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零售资产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总结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要求、技术方法和实施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在内部评级法(IRB)的框架下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  相似文献   

19.
要闻回顾     
《中国金融》2021,(3):8-8
1月13日为健全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分类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包括总则、评级要素与评级方法、评级程序、评级结果运用、附则五部分,从总体上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工作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20.
新巴塞尔协议及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评极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内部评极法涉及了银行风险管理理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且技术复杂。本文的第一部分简要地对《新协议》及内部评级法体系进行了综述,包括内部评级法的整体框架、风险要素与风险要素的测算以及应用内部评级法的最低条件等,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由于内部评级法是在技术先进的西方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此,第二部分对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的内部评级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部分就如何构建工商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包括重整风险管理流程,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开发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