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建  宋烜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90-92,104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原因.对于流动性过剩导致了中国股市繁荣的现状,文章提出了防范股市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突出,表现为货币超额供给严重和外汇储备的逐年增加,大量热钱推进房地产业和股市虚高。而与此同时,国内教育行业投资短缺现象严重,投资渠道不畅通和投资方式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将国内流动性过剩资本转向教育行业投资将十分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情况,促进教育行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疏导流动性过剩献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中国经济备受流动性过剩困扰。如果股市受到压制,流动性无法宣泄,将不可避免再次涌向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上涨,或者引起物价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4.
过去两年对中国股市来说是疯狂而难忘的.人们找出了种种理由让这一牛市行情合理化,诸如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健康增长、流动性过剩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提升等等.  相似文献   

5.
张锐 《沪港经济》2007,(6):28-29
35万多亿元的金融机构存款,15万多亿元的A股市值,年均6000亿元的新增市场资金……一系列重磅数据指向了同一个客观事实——流动性过剩。这一徘徊于中国经济上空的幽灵,已经引起了上至中央高层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关注和警觉,消除过剩的流动性成为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使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开始有了一定的衔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逐渐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性,随着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发展和完善,两个市场间的相关性逐渐密切。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广泛受到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目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股市持续高涨,房价泡沫现象与日本危机前所出现的经济现象有极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说明流动性过剩现象传导机制下的中国股市和其预期。  相似文献   

7.
至2007年1月底,中国A股上证指数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与最低的998点相比,上涨幅度最高曾达189%,从而引致股市存在“泡沫”说,认为这是流动性过剩的投机所致。而我们认为股市的上涨其实是综合多种因素的结果,将其完全归因于单一的“泡沫”,是不符合事实的。相反,促进股市温和上涨才是疏导流动性过剩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35万多亿元的金融机构存款,15万亿余元的A股市值,年均6000亿元的新增市场资金……一系列重磅数据指向了同一个客观事实——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引起了上至中央高层下至黎民百姓的共同关注和警觉,消除过剩的流动性成为了时下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破解的最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过剩问题及其化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居高的楼市和沸腾的股市,成为流动性过剩的注脚.货币当局多次表示要把化解当前过多的流动性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明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相应的化解措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赵晓 《宁波经济》2007,(9):38-38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面对流动性过剩,考虑到日本的前车之鉴,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的国内学界与决策部门便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反周期”药方。只要能让房市、股市降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居高的楼市和沸腾的股市,成为流动性过剩的注脚。货币当局多次表示要把化解当前过多的流动性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明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相应的化解措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全球以及中国资产价格的连续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被普遍作为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解释。流动性过剩是长期以来诸多经济变量间的失衡和经济结构的缺陷通过货币供应量路径传导到实体经济的结果,过度的货币供应量沉淀在经济体系导致了流动性过剩。论文探讨了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泡沫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但是2013年6月的流动性危机彻底转变了我们看待中国流动性的观点。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实质蕴藏着流动性危机的隐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流动性由过剩到危机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对中国流动性危机的一个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流动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资产价格上涨的缘由,目前主流的看法是过剩的流动性在股市的不断上涨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即: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品。不过,也有的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上涨的充分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可以这样讲,流动性过剩是“火”,预期变化是“油”,因此,货币政策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7,(5):36-37
关于资产价格上涨的缘由,目前主流的看法是过剩的流动性在股市的不断上涨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即: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品。不过,也有的专家认为,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上涨的充分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可以这样讲,流动性过剩是“火”。预期变化是“油”,因此,货币政策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丁晓瑞 《魅力中国》2010,(23):363-363
流动性过剩目前已经是中国经济乃至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流动性过剩如果不及时得到处理,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然而在当前的货币环境下,实际利率偏低则会扩大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以商业银行为绝对主体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和资金融通的我国来说,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自身和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本文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关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核算多从货币口径度量。借鉴经济剩余的思想,经济系统流动性过剩是流动性资产补偿预期消费和风险的剩余。通过1990-2014年年度数据核算我国流动性过剩情况:微观流动性长期过剩,宏观流动性过剩或短缺依次出现。通过对流动性增长率和流动性过剩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流动性适度过剩或紧缩对经济持续增长和改善消费环境并无害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以至于对当前中国所有的经济失衡或者价格失控现象,人们都试图用流动性过剩来解释。那么流动性过剩产生的背景和根源是什么?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如何?商业银行城市行应如何积极应对流动性过剩?本文尝试以某商业银行城市行为例,从商业银行前沿经营者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