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国保 《经济论坛》2004,(19):94-95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职业角色的改变并没有使他们的社会身份发生转变。而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学术界对农民工司题已经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农民工问题与城市化问题分离开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置身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民工的现实处境与未来归属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壮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是生活在城镇和农村的边缘人。他们在为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并未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尽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人利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而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农民工子女平等的教育权,建立符合农民工迫切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把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由于两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在社会认同感、生活期望值及未来期望方面有显著的不同,从而使得第二代农民工成为急需市民化且易于市民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穆静茹 《时代经贸》2008,6(19):180-18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社会和谐的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这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由于我国现今的农民工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使他们丧失了种种权益。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社会政策体系,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史熹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16-118
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同步,中国农民工群体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壮大。他们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主体,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他们都不同程度的遭受过歧视,因此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刻不容缓。从农民工问题的提及以及户籍限制,社会保险缺失、最低等方面对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现有的研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科学素质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更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贡献率。要开发利用好农民工这一人力资源,就要专门调查了解他们的科学素质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以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提高他们的社会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周杏梅 《经济师》2008,(9):17-18
农民工是当前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保障却严重不足。究其原因,既有观念上的,也有社会制度和立法层面的,还有资金方面的。推进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要在转变观念,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民工权益重视的基础上,从现实条件和农民工的需要出发,建立统分结合、相对独立、分类分层的过渡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政策待遇,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的状况并不乐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既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完善和改革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老一代农民工即将退出劳动领域,然而其养老现状不容乐观。自身储蓄微薄、社会政策无法满足其需求,导致老一代农民工仍忙碌在劳苦的工作一线。因此,完善农民工相关养老保障政策,提高政府和社会对老一代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力度,则有利于他们更好的享受养老权益,受到更公平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代际分化的显著特征。分析了两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融入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经济和心理融入上差异明显,在社会融入上无明显差异;不同的经济和心理融入,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个人行为选择;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程度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有着受教育水平较高,就业期望值较大、注重精神和情感生活、忍受挫折能力低以及职业选择迷茫的特点。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与企业进行着组织支持与组织承诺的交换。由于缺乏组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承诺很低,流动率非常大,给企业造成管理混乱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就业能力体现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的协同作用。企业应该加强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关注健康以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多组织有意义的群体活动扩展农民工的社交圈以提升他们的社会资本;重视心理健康,构建心理咨询渠道以提高其心理资本,通过这些努力,增加组织支持以获取农民工较高的组织承诺,降低流动率。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们的权益保障也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有的权益受到了保护,但是,与他们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权益保障还相对贫瘠,权益受损问题还严重存在。该文从对农民工社会权益受损问题入手,通过对其历史与制度的归因分析,着重从制度上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权益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孟爱仙 《经济师》2011,(4):62-63
农民工是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社会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成了当前城市社会各种犯罪活动的重要一支。伴随着民工潮的涌现,日趋上升的民工犯罪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就他们的自身特点、犯罪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犯罪做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身份困境及社会后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动,30年过去了,他们中有许多早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但制度对他们的身份认可却严重滞后。目前农民工存在着被看做农民、被看做工人、被看做非工非农等多种身份标签,身份压力由此产生,并酿成多种社会不良后果。中国现有农民工社会制度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工有关,许多重大政策的出台受到农民工问题的制约,因而围绕农民工的相关制度改革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16.
亓昕 《经济学(季刊)》2012,(6):55-60,54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任宗花 《时代经贸》2011,(10):225-225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断分化的、不稳定的特殊社会群体,由于他们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从事“工人”的职业,这种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使他们在工作及工作以外的生活、消费、从事的工种等诸多方面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因此,社会亟需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给予农民工足够的重视,立足农民工的现实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雅卓  董方旭 《时代经贸》2011,(14):234-235
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l亿2千万左右,其大规模发展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但若现在不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力量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进入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适应问题。由于民族因素,少数民族农民工面l临着比汉族更复杂的社会融合问题,其社会融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有制度因素的复杂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等社会因素,这些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群体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在城市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既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别。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不同职业的角度,可将他们分为四类不同的群体。政府特别是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政府通过制度变迁、政策调整,既着眼于解决他们面临的迫在眉睫的困难,也有利于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