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系统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的问题,实现区域规划目标,2010年11月上旬,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联合江西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开展了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2010年1月31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向全省发出了"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掀起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新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进行主体功能分区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和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9个基本单元区划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政府应根据区划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12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江西自建国以来江西首次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成果,文章依据2010年江西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ass19.0软件,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14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现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县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而后提出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评述的基础上,论述各种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规律和危害性,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进而提出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了生态环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省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创造了宝贵机遇。江西省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以全面按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的要求,围绕大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型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着力从四个方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粮食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GDP与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产业产值与GDP三个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实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带动作用,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物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一个区域发展主导的时代。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相似文献   

9.
进行生产力布局的承载力分析是构建良好地域经济结构的前期工作。本文从生产力构成三要素出发,构建了县域生产力布局的承载力测评体系,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为承载力较高、中等、较低、低四类县域,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以此促进生产力诸要素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进行合理安排部署,逐步形成鄱阳湖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28个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中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并对影响综合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有经济基础、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政府政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城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分别从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和具体的项目结构,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和产业积聚模式。  相似文献   

12.
渔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鄱阳湖渔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从鱼种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以及渔业与生态的双向作用,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生共利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优化是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途径之一。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案例,通过生态服务重要性和景观连通性识别生态供给空间,以生态服务需求强度和道路通达度识别生态需求空间,运用最小阻力模型提取廊道;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探讨生态保护视角下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源地面积为13679.43km~2,占总面积的26.74%,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庐山西海等地;高生态需求区面积为3336.91km~2,主要分布在各县级行政辖区政府驻地的集中建成区;生态廊道总长度为3879.8km,源源廊道长度为1631.4km,源需廊道长度为2248.4km,生态节点有58个,廊道断裂点有92处。文章提出"两带、一核心、一轴、五分区"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模式,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化和网络化的生态安全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是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根本要求。为有效总结"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的成绩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顺  相似文献   

15.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现状(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范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江西省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占全省总面积的31.9%,区域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人口占全省的52.8%。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指标合成区域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分区数据为基础,对区域内水资源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再利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呈上升趋势,从5.39增长到5.63;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集约利用的因素中,干旱指数对水资源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供水率、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这三个因素对水资源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努力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再上台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8.
<正>一、扎实做好林业规划工作,谋划林业发展战略林业规划是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山东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森林防火"十二五"规划、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防控规划、国有林场扶贫资金"十二五"规划、苗木花卉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核桃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规划、水系绿化规划和森林公安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执行,有力地支持了绿色山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迄今为止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省围绕山、江、湖的综合治理,在生态农业建设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尤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收获颇丰。但是,该区目前仍存在着生态优势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20.
加强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行动个体理性行为的非合作博弈必然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如鄱阳湖渔业资源捕捞面临“公地悲剧”、鄱阳湖资源开发利用深陷“囚徒困境”、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遭遇“集体行动悖论”。因此,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利盎激励、合理监督、沟通协调、自律管理等制度安排是解决鄱阳湖渔业资源管理遭遇集体行动困境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