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把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进行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应将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正 《特区经济》2007,221(6):13-17
21世纪中国的快速崛起已成为现实,中国已是世界级的经济发展大国和城市发展大国,有必要也有实力建设自己的世界级大都会。建设世界级大都会在实力、经济结构、制度和国际化功能方面有较高要求,香港是中国目前最具有条件建设世界级大都会的城市,但是目前香港单独建构世界级大都会尚存在一些困难。深圳毗邻香港,拥有香港缺乏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腹地空间,是香港建构世界级大都会的天然伙伴。在“一国两制”、“一都两市”的都市圈框架下,在中央政策的许可和支持下,通过国家战略指导与两地紧密的合作,深港两地完全有望在2015~2020年左右建成世界级大都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发展全世界都看到了,国家已踏上富强文明大国的轨道。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我对香港、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是充满骄傲的”,即将完成7年任期的曾荫权谈起香港这些年的发展成就,语气神情透出一种轻松。  相似文献   

4.
陈珂 《中国报道》2023,(4):46-47
<正>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扮演着名副其实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为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了重要力量。“有国家作为坚强后盾,香港的未来非常令人期待。”全国人大代表、沪港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祖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说。开启自己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的姚祖辉,今年带来的多份建议主题仍然是加强香港和祖国内地的深化合作交流,他说:“香港人民也应积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同时多多走进内地,进一步繁荣两地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10,(7):28-29
香港官方的声音香港特首曾荫权我希望这次参博,可以向全世界介绍香港是开放、包容,充满发展潜力和机会的大都会,同时展示今日香港的"香港品牌",以及背后代表的五项核心价值,即自由开放、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和优质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当前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和精辟论述,对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曾培炎在博鳌亚洲论坛分会的讲话中说:“包容性发展是不同国家、民族与公民共同发展、平等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包容性发展更具有开放性、普遍性、可持续性。”他还说:“包容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香港官方的声音 香港特首曾荫权 我希望这次参博,可以向全世界介绍香港是开放、包容,充满发展潜力和机会的大都会,同时展示今日香港的"香港品牌",以及背后代表的五项核心价值,即自由开放、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和优质生活.此外,我更希望香港各界藉参观世博会各个展馆和有关活动,与各地交流观摩,从而提升视野和水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香港经济司司长张良栋,5月24日在“一国两制与香港经济高级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央政府对1997以后的香港经济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就是中央政府,包括内地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不去干预香港经济领域内的“高度的自治权”。为了正确处理好内地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和筹委会,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基本法的具体精神,对两地金融、贸易和航运等方面的关系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从而为香港继续保持巩固其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地位提供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在金融领域,1997后…  相似文献   

9.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12,(12):31-34
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中第一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极大地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然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烟草及烟草制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不利于烟草产业长远发展,故就此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贸易往来展开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构建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别测算影响出口额和进口额波动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烟草及烟草制品竞争力不足且下滑态势十分明显,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最大因素;其次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依赖性,对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最后,烟草产品结构无法充分匹配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区》2011,(12):8-8
11月5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与保定高新区签订了《建立“伙伴基地”合作备忘录》,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申请建立的“香港国家绿色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保定高新区管委会管理下的“保定国家可再生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立“伙伴”关系,互为“伙伴基地”。双方将借助各自绿色科技领域的资源平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展开合作,并推动两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全、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安全观正经历急剧的变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与“人的安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的安全”是作为一个与国家安全相对应的概念提出来的,打破了以国家为惟一安全主体的传统安全观,恢复了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人的安全已经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应该对此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 20世纪60年代以后,香港以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和逐步确立的多功能国际中心地位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香港被称之为一颗耀眼的“东方之珠”,香港经济的崛起被称之为独特的“香港现象”。香港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奉行自由港政策,在这里,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各种经济活动的进行,都享有很高的自由度。人们通常把香港实行的自由港政策归结为五大自由,即贸易自由、汇兑自由、企业经营自由、竞争自由、人员进出自由。实际上,香港经济的运行就整体而言,就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推动,政府的基本立场就是“不干预”,即政府并不负有全面而直接地管理香港经济的责任或职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卢旺达大屠杀为例探讨了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民族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在卢旺达的建国历史中,“想像的共同体”已形成,殖民统治使“种族”身份法律化、政治地位制度化和经济地位标准化,“想像的共同体”成为“制造的共同体”。卢旺达独立后,国家继承了殖民遗产:种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大屠杀成为国家对公民的恐怖行动。全球化促进了民族问题的国际化,大屠杀使卢旺达的民族问题从地区政治、大国因素和联合国3个层面与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新政     
《中国经济周刊》2004,(44):45-47
近日,在“黑龙江·香港活动周”上,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已透露,黑龙江省与香港工商界日前成立了经济合作促进会,目的就是在香港设立一个“不走的招商团”。他说:“黑龙江可为香港投资者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充裕的能源供应,地缘便利和文化氛围,以及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目前黑龙江正在全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集中力量建设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的“六大基地”和国家粮食主产区。在积极加强黑龙江与香港合作的基础上,黑龙江也必将成为香港产品进入东北亚市场的重要门户、香港客商赴内地投资的新兴热点。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3000年,农耕畜牧取代采集狩猎,社会生产力出现一次大的飞跃。剩余产品导致人口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组织也由氏族、部落发展到国家这一形式。从最初的城邦和城市国家,历经奴隶国家、民族国家、帝国等国家形式。纵观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随着人类自身及借助交通工具运动的速度增快,“国家”的平均面积也逐渐增加;“国家”正处在不断融合和统一的过程中,“国家”的数量逐渐减少;“国家”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由周维平教授、韩继东局长、郭楚硕士、蒋仕伟硕士四人合著的《跨越“九七”的香港财政》一书,1997年6月香港回归前夕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除导论和附录之外,共分五章,包括第一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香港财政概况”,第二章“港英政府的理财思想和财政政策”,第三章“后过渡期的香港财政问题”,第四章“未来香港财政政策的取向”,第五章“香港财政政策与香港的繁荣稳定。”该书以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关于内地和香港两地关系的讨论中,我们或者过于强调“一国两制”中“两个制度”的差异,强调差异是落实“一国两制”原则的前提;或者是过于从口岸、港口、地铁等跨境基建设施来理解两地关系的沟通。对两地两种不同制度之间应当如何互补和融合才能促进两地最大利益,以实现国家最佳利益,有关的政策研究非常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安全观与东亚地区合作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崛起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其核心概念就是“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它们分别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经济要素构成了共同利益的基础,使国际关系越来越体现为共同利益的结合。东亚是中国实行“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的首要地区。发展本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带动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