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所有者缺位”的状态。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仅仅是行政意义上的干预。在更多时候,政府并没有动力,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当好所有者代言人这一角色。所以,怎样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激励和约束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激励和约束过多,都会提高委托人的代  相似文献   

2.
年薪制是根据企业厂长、经理(经营者)的个人市场价值和企业经营效益、资产增值情况,以年度为核算单位对其支付报酬的一种收入分配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实行年薪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经理市场要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年薪制既不能在任命制下推行,也不能在企业职工选举制下推行。不管是任命制还是选举制都不能反映经理的市场价值,因此也就失去了确定年薪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二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要有一定硬度。经营者的年薪归根到底是所有者给的,如果所有者缺位,或无法对经营者发挥约束作用,经营者就自己给…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所谓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企业家,以所有者的目标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力,积极谋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为依托的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激励机制之上的。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统一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最大,防止道德风险。而衡量二者是否建立联系,很大程度体现在经营者的薪酬是否与企业业绩挂钩上。本文以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薪酬激励和其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民营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一书所载的“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文(以下简称《从》文)指出了“无论是从正式、显性的激励机制,还是从非正式、隐性的激励机制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问题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它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和经营者的选择问题。一个在位经理也许有动力追求短期(但隐藏的)利润,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只有真正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会被选为经理。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经理是由政府官员而非资本家选择的。政府官员有权选择经理却不需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他们没有适当的动力去发现和任命有能力的人当经理。而且良好的业绩并不能保证在位经理能一直干下去,从而经理不可能有长期的激励,以国有股为主导的公司化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这些弊端。破产在约束经理方面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国有银行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执行债务合同。为了确保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会成为职业经理并使经理受到恰当的约束,必须把选择经理的权威从政府官员手里转移到真正的资产所有者手中。为此,必须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民营化”。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明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治理主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宽泛的治理主体存在若干问题和矛盾,与企业治理的本质相悖,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因此,针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应当建立一个由出资者(物质资本所有者——国家)、经营者(特殊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高层经理人员)和职工(一般异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下层经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同质性人力资本所有者——普通员工)共同治理的博弈制衡的三边治理体系,并引入独立监事制度以维护三边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问题,近些年来始终是公司法中的一个热点与难点,也是法学界、经济学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也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问透过公司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地讲,  相似文献   

8.
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财务信息的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corporate governance的直译,其本质是配置责、权、利合同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是各国企业制度的微观安排,狭义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建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广义则包括内外部监控系统,不仅仅涉及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涉及到企业与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经营者和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应在制衡机制下给予充分的激励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所有者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约束其“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最终实现激励与约束下的制衡。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主要是对所有者(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探讨,局限于公司治理层面上,尚未延伸到企业组织内部。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企业内部管理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的研究上,并对旨在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认识到,缺乏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效率难以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激励约束机制成了国有企业的“阿客斯脚后跟”。主要体现在: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利益阶层,其收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强调精神激励,忽视国有经营者的物质利益;收入构成不合理,名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尤其是缺少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的制度。在约束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约束机制空缺;由于企业家市场不存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竞争约束也难以实现,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形成;企业经营者的“职位消费”和“个人支出账户”无限制扩张,出现了“59岁现象”等。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约束不够等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渐进改革的实践,没有摸索出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目前,我国正在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的情况下,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目标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选择或者观测成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国企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国企经营者是指行使国有资产经营权的董事阶层和行使日常经营权的经理阶层,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符合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风险厌恶的人性假设,必须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才能使其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长。鉴于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约束存在的特殊性和面临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给出了若干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产权关系明确、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及对经营者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是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物质激励现状1.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现状不理想,与其付出相比,所获收入太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没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是国有企业在与其他性质企业争夺人才时非常不利的一个因素,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国有企业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5.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部分好的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对这一问题撰写了专论,提出正确处理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加快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系”,阐明了在建 立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中,就优先落实企业经营者劳动力产权;坚持以长期激励为主;采取实股为主、期股为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兼顾公平与效率,合理确定经营者持股比较;对创业型企业经营者历史贡献给予合理界定和补偿。以及正确处理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融学术性、指导性与实用性的一篇有见地的文章,本刊特予刊发。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的特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要使这具有不同追求目标的两者同心同力,既保证经营者有职有权,又不让其脱离所有者的最终约束,这就需要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建立一种制衡关系。我国的企业在股份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有了初步的尝试,但目前"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问题仍未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授权投资机构也没有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只是向上推了一级,董事长的"法人代表"身份与董事会具体决策的特征相矛盾,而将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利润挂钩,实践表明不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制度呼唤经理市场王仕洪以现代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管理权的逐步分离,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能力逐步下降,而支薪的经理阶层则取得了公司的支配地位。支薪经理阶层支配地位的形成,要求有一套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股票期权制为何难进国企大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理股票期权制能为国企带来什么?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的一项长期报酬制度,它授予经理人员在某一特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这一制度源自美国,是市场体系进一步成熟和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日益规范的产一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救益低下的问题,与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有相当大的关系,其中经营者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机制的缺陷则是相当关键的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营者的素质高低与企业的经营成败有着相当紧密的关联度。企业不仅是物质资本,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运作,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有机结合。所以,在企业改制中,如何建立一个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给经营者确定合理的工资收入,使之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他们的个人能力价值,又规范约束其职业行为就成为实践中普遍而又迫切的问题。笔者以为,这几年试点实施的经营者年薪制不失为一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助于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建立起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决定》还进一步指出,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除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外,还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要组织职工参加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