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绿色住宅:自然+健康+节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热热闹闹的房地产市场中,"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环保住宅"、"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如同一个个令人欣喜的跳动音符,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遐想,也成为发展商推广项目的新卖点.  相似文献   

2.
包振宇 《特区经济》2011,(3):266-267
在英美等国住宅立法要求房东承担的众多义务中,最重要的当属适住性担保义务。法律对房东责任的规定保证了承租人拥有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我国住宅租赁立法中对适住性担保的规定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改变当前住宅租赁中"群租"、"蜗居"等乱象,保障承租人住宅权的实现,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房东对租赁住宅的适住性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3.
楼市大盘点     
上升速度很迅速开发开放前的浦东新区,分属上海市的三区(杨浦、黄浦和南市)两县(川沙县和上海县)。沿江城市化地区面积仅39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市化地区的10.6%,常住人口138.8万,占全市人口的10.40%。 当时,浦东的住宅社区主要是潍坊、梅园、歇浦路、沪东南码头和周家渡、上钢新村。住宅的类型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居民自建的简屋棚户,另一类是新工房。浦西人讲“不要浦东一套房”,说实在的,浦东当时值得浦西人要的“一套房” 也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车阳 《中国西部》2010,(8):82-83
当今社会哪些人最有钱,想必很多人都会说搞商业住宅的这拔人一定在其中。但如果说搞商业住宅的有钱人是“大鳄”的话,那搞产业地产的这些人就是“大鱼吃小鱼”的“大鱼”。搞商业地产内部人员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上一个十年是住宅市场的“蜜月期”,而下一个十年则是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的“蜜月期”。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5.
周莉 《中国经贸》2011,(10):132-133
住宅的投资投机性是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之一,在国家调控楼市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应过度放大其不良影响,而应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事实存在。同时,住宅也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采取保障性措施来消弭差别、稳定社会。如何合理发挥住宅的特性,使之更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置身其中多加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工作导刊》2002,(2):30-31
定义:一切从居住出发,满足居住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次的需求,使居住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中的住宅和住区,称健康住宅。  相似文献   

7.
绿色住宅     
<正> 绿色化是21世纪全球的发展趋势。"绿色住宅"是近年来应运而生的一种居住概念,它已悄然走近我们的生活,在全球倡导了新的人居方式,推广和开发绿色住宅已势在必行。由国家相关部委、科研机  相似文献   

8.
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合理的、有效的解决城市居民住宅的制度,从而使我们各层次收入的居民都有房子居住,而不是通过频繁的调控而导致大家神经兮兮地总是议论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住有所居"是为保障住宅权利、解决住宅问题、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基本住宅需求而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住宅商品化并不排斥住宅的社会保障,单纯的市场化机制也不能完全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的住宅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并应特别明晰一户一宅、平抑房价、住宅合作社、住宅用地等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传统的Tjebout-Oates理论框架中引入了住宅用地供应量这一变量,提出了土地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地方公共品供给对房价的资本化速度这一理论假说,并利用2001-200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地方公共品提供水平的高低对住宅价格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住宅供地面积的增加会显著地降低地方公共品供给对房价的资本化速度.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我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地方公共品供给资本化的现象.另外,为了抑制这些大中型城市的住宅价格过快上涨,一方面需要尽快实现全国基本公共品服务提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还要大量增加大中型城市的住宅供地规模.  相似文献   

11.
谷宝华 《辽宁经济》2003,(10):78-7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住宅消费意识的增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产业。2002年锦州市房地产企业总产值为3.8929亿元,占GDP的2%,比2001年增长了33.5%,2003年增势不减。但房地产的发展,受到居民住宅需求的影响。住宅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具有支付能力的住宅需求量。它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增长为前提的,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住宅政策的影响外,还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家庭收入)、城市居民数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到2007年是上海住宅市场快速发展的五年.论文首先回顾了在这五年中上海住宅市场供需和价格的变化,得出商品住宅供需比例相对稳定,外环线以外住宅供应比例大幅增加,住宅投资规模和新开工比例持续降低等结论.其次,针对2008年上海住宅市场的供需变化,论文指出住宅需求减少是引致销售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影响住宅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变化、宏观政策变化和住宅市场预期变化.最后,论文提出住宅投资规模和新开工比例的持续下降可能导致未来住宅供应不足,为实现上海住宅建设的规划目标,稳定住宅供给和价格,住宅市场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供应方加大投资,尤其是加大对普通商品住宅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从单纯追求分得开往得下转变为重视居住质量。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积极地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适应消费的大质量观点 中国的住宅建设随着住房金融的发展和住房消费的启动,  相似文献   

14.
"地王归来"、"天价地再现"、"地价已超2007年最高峰"……在低迷了近一年之后,土地市场重燃战火。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土地市场住宅用地成交量首超去年同期水平,近1/3住宅用地溢价成交。到了5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共成交土地553宗,同比增加73%。  相似文献   

15.
李恺  安海勃 《魅力中国》2010,(3X):29-30
二十世纪被称为"环境的世纪"。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加快,住宅开发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开发速度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由于住宅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资源严重消耗,居民居住环境恶化。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在无限的需求愿望和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结合点,把建设能维护生态平衡,提高能源、资源效用,分享舒适健康的具有最优性价比的可持续的住宅开发项目作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预算约束效应和财富效应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住宅产权获取方式、住宅价值的高低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理,在相关研究假说的基础上,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显示: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住宅产权获取方式分别与城镇家庭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并且这一关系随着住宅价值的上升而增强,由于大多数家庭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取住宅产权,因此拥有住宅在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另外,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住宅产权获取方式分别显著提高和降低了中青年家庭的储蓄水平,但对中老年家庭的储蓄率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12,(12):14-15
新一届港府上任四个多月来,接连出招稳定楼市。继两个月前的"港人港地"政策后,近日又推出新一轮重拳"买家印花税"措施。为何这类辣招"一车车"出台?香港楼市今年以来出现异常现象,头九个月中小住宅单位楼价上升21%,大型住宅单位同期也有11%的升幅,早已脱离了一般香港市民的负担能力。调查显示,有能力同时负担首期及供楼的受访者仅有17%,而认为只有能力负担首期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一个施工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必须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住宅工程施工质量是住宅建设的核心,是决定住宅安全性能的关键,是实现住宅施工三大控制目标(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泛诚 《沪港经济》2001,(1):71-72
2000年是上海住宅市场转折性年度,中房上海指数继1999年11月首次回升以后,在2000年中一路上扬,截止2000年9月,中房上海指数已经攀升至708点,回升幅度达17点,房地产相关一、二、三级市场均呈现出回升迹象,并首度出现了求大于供的可喜现象,这预示促使市场供需状况更趋合理化。回顾总结2000年的市场特征将有助于对未来市场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刘艳丽 《魅力中国》2014,(3):103-103
新的经济背景下,人们的住宅理念逐渐发生变化,住宅的空间设计开始逐渐注重形式感,因此,现代设计的一个着重点就是处理人、产品、社会以及环境的关系。软陶陈设品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收。我们根据软陶设计的理念试图探索出其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