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江南,轻柔的是水,浪漫的是水。 抽刀断不了的是水,寂寞疗伤时,依依相伴的,还是水。 江南人才辈出,才子佳人美丽缠绵的传说之外,更有让人屏息凝神的风云际会……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反映本刊江南地方特色,更多地汇集江南人文科学方面的信息,从这一期起我们将辟出《文萃》栏目,主要选摘江南各地市级报(苏锡常、杭嘉湖等地市县)报上的一些精彩言论或理论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陈璇 《江南论坛》2014,(7):24-26
正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小巷幽深,庭院错落。双棋盘式的水陆街道上,点缀着形态各异的各式桥梁。昆曲、评弹,浅酌低唱,韵味绵长。提及苏州,人们就自然就会想到"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柔与缠绵,而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归功于苏州方言这一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苏州方言是吴方言的代表。早  相似文献   

4.
《江南论坛》是一本以经济理论宣传为主的区域性综合性理论期刊。几年来,根据中央宣传部与省委的要求,我们立足于江南这块沃土,千方百计地办好《江南论坛》,全心全意地为江南(这里主要指苏南和环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为了广泛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办好《江南论坛》这本区域性、综合性省级理论月刊,2002年12月17日,《江南论坛》杂志社和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在常州联合召开了《江南论坛》常州地区读者座谈会。座谈会首先由《江南论坛》社长总编辑兼黄胜平同志介绍了刊物发展过程。他说:《江南论坛》作为长三角七个重要城市党委宣传部门联合主办的一份区域性、综合性的理论月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党刊姓“党”,因而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近几年来,《江南论坛》全力抓…  相似文献   

6.
五年前,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南论坛》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时,提出“《江南论坛》要立足苏南以至整个江南地区,努力办成真正的江南的论坛”。 几年来,《江南论坛》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和要求,认真地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苏南对外理论宣传的任务。它以总结、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在江南地区的伟大实践为宗旨,坚持以经济理论、应用理论和江南地方特色为主的办刊方针,成为各级党政经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学习理论、交流工作、指导实践的必读之物,成为江南对外理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2,(7):I0002-I0003
常熟地处江南腹地,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质、富于江南地域风情、蕴含江南文化精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名牌荟萃、享誉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名城。第四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继续以“弘扬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品牌,展示江南风采,共享江南文明”为主题,在继承江南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r3,’”⑤——我在中国无锡轻工大学执教期间非常高兴地看到《江南论坛》杂志,我深感她有助于大家了解中国的江南区域和巾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愿《江南论坛》和江南经济不断成功、前程辉煌,尤其是《江南论坛》正在走向国际,她应受到全球范围读者的关注。最真诚的祝愿!蔽拉·西蒙政治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福罗顿加利福尼亚phone:(714)278。2757Fax:(714)2785524e一na儿VSlinOD68IX."EtC口口n.COth1998年6月3日技拉·西蒙教投是我校爱读《江南论坛多的许多外籍教授之一,她在无扭轻工大学执教期间与《江南论坛》结下了不舍的感…  相似文献   

9.
喜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看着手中的这本杂志,我不由地感慨万千。我与《江南论坛》是老朋友了,可以说,这十年里,我是看着《江南论坛》茁壮成长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主持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我在无锡县东升村组织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南的伟大实践”研讨会,中央、省里宣传、研究部门,苏南各市领导以及从事苏南问题研究的许多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人人都拿到一份《江南论坛》。而当我手拿《江南论坛》的时候,我的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刊物紧贴江南地区特别是苏南和环太湖地区改革开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我欣喜不已。经过十载峥嵘岁月,《江南论坛》已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显得气象万千,生机勃勃。它为江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及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江南论坛》作为一本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复刊的。记得1993年初,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同志向市里呈送了关于要求复刊主办《江南论坛》的申请报告,我看过之后,感到很有必要,立即批阅上报,不久,此事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过问和支持。1993年10月,《江南论坛》经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园,山水江南,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如果有一场透雨下下来,让空气湿润一些,则韵味更为浓郁. 江南的夏季,特别是江南夏季迷潆的雨幕中,无论是山川荒野,还是水泽田园,常常可以见到妙趣天成、惹人心动的一幕:几点白鹭、三两条水牛,静静地聚在一起.水牛安然自得地在田间地头埋头啃草,白鹭悠闲自在地踱着碎步在水牛周边寻寻觅觅,一会儿它振翅飞上牛背,如同在地面上一样悠闲;一会儿又从牛背上翩跹而下,大胆地站到了水牛的鼻子底下.  相似文献   

12.
复旦的秦书记曾将复旦比做是“深深的水,静静地流”,此话真切地反映出这所江南学堂的学术底蕴,也是复旦青年学者向往的境界。在复旦的校园里,的确有一批心怀学术理想的青年群体,他们甘坐冷板凳,但不闭门造车,他们胸怀大志,却不眼高手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江南大学品牌建设中打什么牌?如何打?我们认为应该打江南牌,围绕“江南”做足做好文章方能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逐步跻身名校行列。 一、打江南牌方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竟争力是适应社会迫切需要,带动系统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独特能力。拥有非同一般的核心竞争力方能进入名校行列。江南大学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什么?综合主客观因素,江南大学要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技术、管理与其他软件的迫切需要,多学科综合创新,促进长三角以及整个江南地区全方位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建设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打江南牌,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江南地理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唐以来,江南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财税重地,现在又是我国现代化大业的龙头,在海内外知名度极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江南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文资源底蕴深厚。特别是在近现代人才辈出,很多教育家、企业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是创江南名牌的肥沃土地,应该倍加珍惜,充  相似文献   

14.
“活力江南”的文化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论坛》2005,(2):1-1
“江南”是个区位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传统概念中的江南,曾经涵盖江、浙、沪、赣、皖等地域,但它的核心区域一直是今天的长三角地区。近一千年来,这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文明,全面和谐的发展历程,使江南一直引领着全国的潮流,成为时代发展的风标和文明进步的象征。千年以来长期的积淀、融合、固定、强化为普遍认同的“江南文化”理念,其主流和精髓即今天的海派文化和吴越文化。它鲜明的个性,是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江南文化”理念,再造“活力江南”优势的前提和基础。自觉的开放心态。首先,从长三角地区的地理环境可以清楚地看到,这…  相似文献   

15.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6.
集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北方地区如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陕西、苏北 等 地区取“约时群集”之意称为“集”;南方如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称为“墟”,则 取“以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之意①;而江南的苏、浙地区则称之为“市”; 其 他如四川一般称为“场”,云南有些地区称为“街子”。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自然条件、 风土民情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各地集市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本文从与江南 、华南等地的对比中,探究华北集市的特色。    一、华北地区集市受宗族势力影响较弱。集市是人…  相似文献   

17.
唐中后期 ,封建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日渐成为举国瞩目的经济发展区域 ,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作为江南面积最大且自然条件最好的地理亚区———太湖平原———也在不断地变革、前进。对此 ,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论述 ,结论都是令人信服的。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文人  相似文献   

18.
俞晓梦 《经济师》2024,(3):160-162
品牌是特色小镇的一张名片与身份,是小镇的独特魅力所在。由于品牌定位不清晰,导致浙江磐安的江南药镇陷入发展瓶颈,发展缓慢。基于此,文章运用扎尔特曼隐喻抽取技术(ZMET)结合手段目的链理论(Means-End Chain,简称MEC)对江南药镇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此了解消费者心中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并且寻找想法之间的关系,进而绘制出江南药镇的价值层级图(HVM)。通过价值层级图中的三条消费者重要感知链接,提出江南药镇品牌定位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江南药镇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为表彰先进,激励广大宣传文化理论工作者多出精品,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前不久举行了无锡市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颁奖典礼,其中《江南论坛》有三篇作品获奖。它们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并未超越初级阶段》(作者黄胜平,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江南论坛》)、《红豆为什么这样红》(作者宗菊如、黄胜平,载《求是》、《江南论坛》)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作者张卓等载《人民日报》、《江南论坛》)。  相似文献   

20.
欣闻《江南论坛》复刊十周年了,我感到非常高兴,经过数十载的风风雨雨,《江南论坛》终于成为一家在我省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区域性综合性省级理论刊物。在此,我向《江南论坛》十年来在区域性理论研究和宣传中取得的成绩表现热烈地祝贺。 我在无锡工作时间不长,虽然只有两年多,但无锡有很多人和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南论坛》便是其中之一。《江南论坛》虽然办在无锡,却不受行政区域的局限,主动开门办刊,覆盖了整个江南地区,是苏南和环太湖7市联办的区域性刊物。记得90年代初,我在镇江地区工作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江南论坛》。在扬中市委、省委工作时也经常阅读它。《江南论坛》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江南实际结合起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刊发了大量有份量的文章,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我每每受到启发。 到无锡工作后,我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江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