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36)
本文通过对市民"打车难"与出租车资源配置调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配难问题,建立了不同时空段对出租车的分配与补贴两个指标方案得出了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区域出租车万人拥有量指标,出租车的空驶率,出租车的空驶时间,空车率,乘客的等待时间与对比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立足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的视角,综合考虑了诸多影响因素对居民出行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引入匹配度等概念,利用不同地区的交通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出行总量来作为衡量不同时空的概念,从而对不同时空的挂单出租车供求匹配程度进行了直观的比对分析。从现有公司的补贴方案中,选择了打车软件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打车软件的补贴方案进行研究,并以大连地区为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进补贴金额这项影响因素,以匹配度作为衡量出租车供求匹配的指标,计算得出四种补贴方案的匹配度,同不使用打车软件时的匹配度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打车软件的使用对出租车供求匹配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改进,深入探讨了打车软件提供商所支付的补贴对乘客及司机两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补贴方案对匹配度的影响程度缓解打车难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6,(2):292-293
为了评估现有打车补贴方案的有效性,以出租车运价、乘车时间、等待时间为指标,运用微分方程,借助EXCEL、MATLAB等软件建立打车难易度评估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对比补贴方案实施前后的打车难易度,得到结论为:打车公司的补贴方案只能很小程度的缓解"打车难"问题,但在现象宏观上并没有明显帮助。最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补贴方案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打车难"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建立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打车服务平台实现了乘客与出租车之间信息互通,也影响着广大人民的打车问题。"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人们思想理念的转换,无疑给出租车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出租车行业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如何去应对?  相似文献   

5.
无须路边拦车,在屋里动动手指头,出租车就会"服务到家"。"打车难"正催生一类新型App应用市场——手机打车。既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手机应用程序招徕全城出租车司机,又有大众、强生等出租车公司推出各自的打车软件。手机打车市场正风生水起。与团购网站一样,打车软件APP并非国内首创。英国有Hailo,美国有Uber,而且都在过去两三年中获得风投的青睐,融资规模达数千万美元。其中,Uber在2011年底更获得3,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来自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和高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安市民"打的难"和出租车拒载现象愈演愈烈,本文考察了西安市出租车市场供求矛盾,并分析了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出租车周转缓慢带来的出租车实际供给的下降,由此得出解决"打的难"最终要落实到通过加快出租车周转从而提高出租车的实际供给上来。这不仅涉及到增加城市出租车数量,而且关系到城市拥堵的解决、城市交通规划的完善等综合交通治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亦然 《现代商业》2012,(22):35-37
因为关乎公众的出行便利,更关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打车难"已经上升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时下在中国,打车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早晚高峰、雨雪天、节假日,更是"一车难求",机场、火车站都是打车难的重灾区,很多人甚至已经习惯了这一现状。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因为对经营环境和生存状态不满而引发的停运事件时有发生。因为关乎公众的出行便利,更关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打车难"已经上升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正当一切似乎正朝着出租车运营模式又将正式接纳移动打车这项新生事物时.广大还没有实现移动支付.或者还不熟悉使用移动应用APP打车的民众开始感觉到移动打车应用的“来势凶猛”。似乎移动打车的应用不仅没有缓解打车难的问题.反而使某些特定人群.或特定时段打车难的问题进一步加重了。于是乎本来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出租车公司马上做出了回应,提出要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禁用移动打车应用……  相似文献   

9.
《商》2016,(12)
本文在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先选取指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不同时空下出租车资源的"供求匹配"程度进行分析。接着,针对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及补贴方案,建立基于双层规划的博弈模型进行研究,以缓解打车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沙市某个时间早晚出行高峰时间段的用户数量和空出租车数量的比值,即用户需求满足率来反映乘客与出租车的匹配程度。分析发现,两个时间段的需求满足率均值都在0.73左右,进一步以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实施补贴方案前2013与实施补贴方案后2015的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现有的补贴方案能缓解"打车难"问题,但效果不大。于是,对现有的补贴方案进行优化,新的补贴方案的需求满足率明显高于原来补贴方案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乘客、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以及客管处的问卷调研和走访后,我们发现打车软件对社会各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现状、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四方面对打车软件进行分析。在新的形势下,公共管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信息交流的出租车补贴大战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将探索通过合理的补贴方案来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首先构建打车排队的随机服务模型来测算某一时间地点的供需匹配程度,接下来使用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协整方法,对出租车的需求弹性与劳动时间供给弹性进行一致估计,并通过测算打车公司对于乘客与司机进行补贴所带来的供需变化来探索补贴方案对于缓解打车难的有限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宣喆  何敏 《价格月刊》2016,(6):33-37
“公司制”、“份子钱”的存在,必然使出租车数量管制趋于“呆板”,只有严格限制出租车数量,让打车变得稀缺,才能凸显高运价的合理性,才能保证畸高份子钱收得上来.近年来,无论中国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城市化扩容加快,城区成倍扩大,常住人口大量增加,但出租车数量没有发生同步增长,打车难、司机欺客宰客等现象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就在于现有的出租车准入制和公司制.从经济法学视角入手,分析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和总量控制制度的不合理性,探讨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可能.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快速发展,打车软件随之以迅猛之势进入出租车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一时间备受争议。本文则以三亚为例,从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带来的双面影响出发,分析其存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为打车软件理性使用、科学监管及行业合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科技改变生活"这事儿最近辐射到出租车行业了,嘀嘀打车等一批手机打车应用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出租车行业未来的诸多可能。中关村E世界9楼,小桔科技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客服人员耐心地解答着电话那边的咨询与投诉,这其中,大部分是那些刚开始用"嘀嘀打车"软件,还不熟悉的司机。"师傅,您要打开GPS,应用才能使用…""请告知您的联系方式,核实您反映的情况后,我们会和您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4)
在经济发展,交通紧张的背景下,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网络打车应运而生,并广受欢迎与认可。但是,网络打车软件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本文试图从法律视角,探讨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所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以便更好地完善法律,规范与解决网络打车软件预约出租车秩序。  相似文献   

17.
出租车行业并非具有外部性的公共品行业,也非具有网络特性的自然垄断行业。然而在现实中政府通过数量管制使出租车数量低于竞争性水平,出租车公司以特许经营权获取高额利润,导致出现打车难、拒载、黑车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没有充分竞争是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一切以调节价格为中心的手段都治标不治本,政府转变角色,打破垄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子商务新领域的出租车订车应用软件(俗称“打车软件”)的概念、盈利模式、奖励政策等,列举了国外出租车订车应用软件的发展概况和国内打车软件的市场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对该产业的政策、监管、标准和资金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Antroid智能手机受到更多年轻人的欢迎,因为3G时代的到来,手机逐渐发展成电脑终端,其上的商业化应用也繁荣起来。目前打车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乘客高峰期、夜间打车难,交通枢纽人龙越来越长,打车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司机在低峰期、夜间返程等时段觅客难,油气价格上涨、城市拥堵导致低速行驶,致使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司机劳动强度越来越大,而收入增加有限。如何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出租车无客空驶的‘扫街’现象,降低空驶率,节省宝贵的资源,让使用者体验到手机打车的便利与时尚,实现智能手机的商业化运作,是本文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赵冬 《创业家》2014,(8):114-117
正快的打车对出租车市场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和计算,继而下大力气做地面推广"别人问我们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站在了风口上。"赵冬说。快的打车获得了诸多投资人的青睐,产品市场份额出现爆发式增长,不仅得益于外部环境的"大风",更是以赵冬为代表的创始人团队基因使然。理工科出身的赵冬逻辑性极强,善于用数据说话。六年外资快消行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