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应重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关建“211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等,实现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阶段.面对这一形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革新迫在眉睫.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实施者应当从夯实专业人才的能力基础入手,巩固其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稳步推进以技能融通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为主体的拓展能力建设,并在健全实训动态管理、打造实践经验交流平台、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投身自主创业等方面投入精力,借助多重措施,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如何为旅游行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是摆在旅游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职业兴趣培养、职业生涯设计则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认为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同时,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高等旅游教育发展迅速,却出现了旅游行业招聘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是导致这一结果主要原因之一.现行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案编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在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专业课程模块化、引进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新课程并打造精品课程、改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等具体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培养出更符合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宁光  唐召英 《市场论坛》2009,(5):87-88,76
目前高职教育的弊病主要集中体现在“缺乏职业技能实践”,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说得上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实践教学目标与旅游职业要求不相匹配、实践教学手段仍拘泥于传统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轨、实践教学师资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差距。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即"旅游+英语"无缝衔接的目标体系、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软硬件双向发展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提升的根本。目前,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双师型教师紧缺、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监控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会中的旅游服务业旅游管理业日益兴盛,导致对旅游管理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大的市场缺口。高校作为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的重要。要想让学校教育不脱离社会,让学生不再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窘境,让企业不再面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不相匹配,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实际岗位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开展了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期为将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出有利于探索和建立基于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适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新路,结论对于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物流需求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岭南 《北方经贸》2012,(6):145-146
经济法是法学类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两类课程体系中,其依托专业不同,课程定位也不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体现专业依托性是进行管理类学科领域经济法课程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徒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从业能力、鼓励引导大学生留省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在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全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如何发挥现代学徒制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从业能力提升的引领作用,是学校、企业和大学生的共识。基于此,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从业能力的促进作用,科学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从业能力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深层次原因,继而从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出发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从业能力提升策略,使之成长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合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希望能为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陆慧  孙建竹 《商》2014,(29):267-267
随着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本文依据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适应辽宁旅游业发展的、可操作的、实用的高校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辽宁科技学院为样本,在目标定位、规格体系、课程构建、教学创新、实践基地、服务面向、校际互动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探索适合我省应用性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提升办学水平和各地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社会面临诸多困境。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专业教师积极性等方面总结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成功实践,以期为正在探索转型发展路径的高校和相关专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即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外语特色,培养国际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实践型队伍。总结了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3+1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即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增强学生就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耿松涛 《商场现代化》2012,(14):103-104
旅游产业是全球经济中最大的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管理学科也得到了教育部应有的重视,并将上升为与工商管理并列的一级学科。但是,旅游管理学科的不成熟性也是不可否认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的不当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与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在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不断国际化,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双语教学等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陈旋  李艳琰 《商》2013,(24):342-342
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报关专业,但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沉淀,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对高职报关专业课程体系现有问题的剖析,提出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分析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