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前关于川菜菜名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这对四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依据川菜的特点,川菜菜名可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莱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莱名,由于菜名中合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这一娄菜名,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菜肴享誉海外。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翻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是大量充斥着直译、乱译等弊病,严重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推广。有鉴于此,应在翻译时合理采用音译法、直译注释结合法、意译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菜肴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菜肴享誉海外。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翻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是大量充斥着直译、乱译等弊病,严重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推广。有鉴于此,应在翻译时合理采用音译法、直译注释结合法、意译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菜肴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这给菜单的英译带来较大的困难;基于此,菜单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为此我们提出一些翻译技巧可供鉴赏。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1)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舌尖上的中国》中菜名的英译进行研究,依托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提出采用直译和意译(必要时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希望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张宏伟  张建辉 《商》2013,(19):144-145
本文中,笔者将收集并翻译的67条保定特色菜名的翻译原则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一条中式特色菜名的翻译公式,以期为以后的中式菜名翻译提供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7.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其奠基理论为翻译的“目的论”。本文运用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从中式菜名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选取我国八大菜系中一些最为普通的菜名及其英译文本作为样本,从功能和文化性两方面的翻译失误加以剖析,论证了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是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把正式规范的中式菜名的英译问题,推入公众视野,最终公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手册,具有权威性,但不能涵盖全部的中式菜名。从翻译的实质和目的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式菜名的组成和命名方式:写实性和写意性菜名,再次探讨中式菜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以期对口笔译人员、餐饮业人士具有实用性、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杨义豪  邓路  刘娟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243-24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把正式规范的中式菜名的英译问题,推入公众视野,最终公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手册,具有权威性,但不能涵盖全部的中式菜名。从翻译的实质和目的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式菜名的组成和命名方式:写实性和写意性菜名,再次探讨中式菜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以期对口笔译人员、餐饮业人士具有实用性、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烹饪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凋配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在清朝年间,一些海外华人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开设了中国餐馆,从那时起中国菜开始名扬世界,中国餐馆也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菜做工精细,品种多样,被世界不同民族的人们所喜爱。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菜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菜名本是汉语自身的问题,其文化含义也非常清楚,但是当我们将中国菜名译成英文,介绍给外国人时,就出现了语际问题。相应地,中国菜名的文化含义也就变成了一个跨文化问题,因为翻译是一个跨文化和跨语言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韩东红 《现代商业》2011,(23):285-286
西餐是中国人对欧美各国菜肴的总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西餐传入中国至今,在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许多人认为西餐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洋快餐,这是一个误区。本文就西餐菜肴翻译时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探讨西餐中的西方文化内涵,目的使更多的人了解西餐,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西餐就是指西方国家的餐饮,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西餐传入中国之后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日益成为中国民众的日常饮食选择。本文基于西餐的历史文化背景,重点从西餐菜肴翻译角度,深入探讨西方文化,以期为西方文化研究者提供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方法是从印欧语系语法体系直接引进而来,然而汉语自身所具有的音系、语词、句法结构特征都明显地区别于印欧语系,致使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不能"恰当"地切合汉语语料分析,并造成汉语的词性分类与词的句法功能"两张皮"。这也长期困扰着中国菜名的语词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词与句法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过译"现象。"过译"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过度"翻译,而是因英语与汉语语词与句法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最大幸福足什么?吃好、喝好、穿好、玩好是幸福吗?是.小时有妈的孩子是幸福吗?是.青年,壮年、老年工作、生活、百依百顺是幸福吗?是.家庭和睦,上有老、下有小,是幸福吗?是.忆过去不堪回首,看今朝乐不可支. 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父子不相顾,亲朋好友断了线,哪里还能谈上幸福呢?看今朝,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穷变富,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科学、文化、教育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步步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世界领先.现代的中国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朋友遍天下,中国是世界人民的顾梁柱.  相似文献   

15.
商场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词汇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本文对饮食中鸡鸭鱼肉类中文菜肴名称进行了汉英翻译,以期能给商场经营管理带来启迪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瓯菜折射出瓯越文化的光辉和近代温州文明的变迁,它的准确英译有助于将瓯越文化推向国际。为了进行准确翻译,译者要了解菜肴特色,对各种瓯菜的食材、制作方法、寓意、由来典故等进行研究及仔细考证,还要熟悉温州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针对不同类型瓯菜运用不同翻译方法和策略对其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7.
郭文琦  荣玉 《消费导刊》2011,(5):106-107,84
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变的更加密切,而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也对汉英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汉英翻译实例来探讨译者选择归化策略后所能达到的文化功能,进而给译者提出建议,在汉英翻译中宜采用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列妮 《品牌》2014,(8):109-109
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都依赖于人类内在的创造性的冲动,同时也有赖于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营养得以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北宋前期的经文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三次翻译引进了不同的新鲜的外国文化,并给各时期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佛经翻译的影响更是渗透到了很多领域。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就佛经翻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它应顺应文化交流的需要,通过对佛经翻译的技巧、目的等的改变,更是扩大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成功的翻译就是成功的文化传播,并且揭示出翻译的最终价值在于促进外来文化的内化和推动译入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标准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传播。在翻译历史上,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价值中立,动机单纯,源语再现的活动,"忠实"的翻译标准在文化的强弱势流动中不断受到挑战。目前中国翻译领域外译中和中译外有采用双重翻译策略标准的倾向:外译中异化策略明显占领上风;中译外归化策略大都作为准绳。中译外时中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处于隐形和流失的状态。本文从一个翻译标准的视阈论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转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岚 《商业科技》2008,(25):394-396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传播。在翻译历史上,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价值中立,动机单纯,源语再现的活动,“忠实”的翻译标准在文化的强弱势流动中不断受到挑战。目前中国翻译领域外译中和中译外有采用双重翻译策略标准的倾向:外译中异化策略明显占领上风;中译外归化策略大都作为准绳。中译外时中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处于隐形和流失的状态。本文从一个翻译标准的视阈论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转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