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现代商业》2012,(7):218-219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盈余管理是近些年来广泛学者研究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很多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美化其财务报表使得很多的投资者误入歧途。在2007年新准则颁布后,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更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有所了解。虽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但调查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逐渐增多,所以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来了解企业的盈余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王秀婷  陈岩 《消费导刊》2013,(4):107-107
盈余管理是指会计准则限制的范围内,为了把报告盈余调整到满意水平而采取有计划行动步骤的过程。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手段的选择来调节盈余的行为。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对企业的盈余进行适度的调整;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是指企业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或者改变交易的时间来调节盈余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有: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调整等。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对两种方式对企业盈余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披露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为终极目的和具体目的,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举措,其体现了公司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审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盈余管理的方法(一)利用应计利润的管理。主要包括改变应计项目的金额和改变交易时间两种。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或者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来降低当期盈余。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二)利用关联交易。由于存在控制关系,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往往采  相似文献   

5.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非常多.利用关联方交易就是常用手段之一.大部分公司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达到上市发行、获得配股资格、隐藏上市公司利润或实现利润转移等目的。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法又是多样化的。实务中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已经损害到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破坏了市场稳定。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盈余管理将产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孟娟 《商业会计》2007,(10):30-31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非常多,利用关联方交易就是常用手段之一,大部分公司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达到上市发行,获得配股资格,隐藏上市公司利润或实现利润转移等目的。利用交易的手法又是多样化的。实务中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已经损害到投资者,债权人利益,破坏了市场稳定。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盈余管理将产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一、盈余管理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的会计原则允许范围内,管理当局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规划交易对企业会计盈余进行管理的行为。其特点是:(一)盈余管理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事实上  相似文献   

8.
杨东升 《致富时代》2009,(9):109-109
文章通过论述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分析提出了在规范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方面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关联方交易活动中,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目的,往往利用对其关联方的控制权或影响力进行有悖于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舞弊行为,以此获得不当盈余。从关联购销、资金往来、关联担保、资产重组四个方面,通过上市公司的实例来分析关联交易中不当盈余管理的方式。关联方交易不当盈余手段多样,但都是在关联方交易的外壳下进行的违规的暗箱操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操纵、转移资金、侵占资产等违法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及其他相关者的权益。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控及管理,对于维持公司自身的健康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蕾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45-246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引入公允价值,扩大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而现实中一个重要的盈余管理的形式是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明显的非公允性,而且上市公司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种类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1.
<正>会计盈余指标是一个重要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不但影响管理当局的报酬水平,也影响企业的形象,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甚至影响到生死存亡(如上市、增发、保牌、摘牌),因此,许多企业往往采取种种手段调节或控制会计盈余指标。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或者交易安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水平,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因此,盈余管理往往要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财务报告成本是指由于公司未能达到合意的盈余目标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上升、债务契约终止、政府管制加强等成本)与税务成本(税收  相似文献   

12.
徐娟 《商业会计》2006,(8):37-37
一、盈余管理的方法(一)利用应计利润的管理。主要包括改变应计项目的金额和改变交易时间两种。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或者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来降低当期盈余。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鑫磊 《商业科技》2014,(19):115-11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展,公司的组织形式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企业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尽可能的减少成本、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而关联方交易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但是,关联方交易的出现也成为了企业操控利润、财务舞弊的新方法。我们该如何认识关联方交易呢?本文在介绍关联方交易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和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更增加了企业管理当局会计处理的自由度。公允价值应用下盈余管理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防范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应采取强化信息披露争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内外部监控以及提高信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集团企业盈余管理的分类集团企业盈余管理分为广义盈余管理和狭义盈余管理两类。狭义盈余管理是指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企业通过对外报告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及利用信息披露,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狭义盈余管理多以跨期会计盈余的形式体现,影响不同的会计期间,从企业运营来看,狭义盈余管理是会计复式记账、责权发生制的产物,是对  相似文献   

17.
自现行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难以利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等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情况得到大大改善。文章以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利用模型及该公司2011—2019年的财务数据对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讨论该企业是否的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继而分析减值计提是否合理,分析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以此找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菊  黄万才 《商场现代化》2006,(29):322-323
先建立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征变量集,再利用主成分法将多个变量综合成彼此互不相关的三个主成分,进而得出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综合得分变量RPT;并以此为因变量对五个理论假设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陶灿  刘芳 《现代商业》2012,(2):225+224
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方交易支持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了通过关联方交易的盈余管理是真实性盈余管理,它是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品而非补充品,并且它可以减少公司所受行业负面影响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会计准则、法规及制度许可的范围内以获取私人利益为最终目的,企业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政策的选择和对未来交易的计划等手段控制调节企业的盈余,从而实现会计报表数据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治理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时,应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