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古代法究竟是"家族本位"还是"国家本位"?专家学者们往往见智见仁、各执一词"家族本位"是"国家本位"的起源和基础,"国家本位"是"家族本位"的发展和变异。"家族本位"起源和发展于父系氏族至春秋时代,"国家本位"崛起和壮大于战国秦汉之后。"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儒法斗争,汉武帝以后表现为礼法合一。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是"家族本位"与"国家本位"充分融合与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气象博大、学派众多,其中,儒、墨、道、法、兵、释、阴阳、纵横等众多文化竞相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定.多种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和渗入,使得我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直到现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中华法系之博大精深,律、令、科、比、格、式等法律形式自不必详述。自周朝开始,通过建立秩序,规范行为,构建了周礼,包含了法的理念。法家也是礼树开出的花朵,大一统的秦朝搭建了具有中华法系特色的法治主义的基石。然而,传统社会的法并不仅仅只是刑,是律,亦是礼,是德,是一个包罗甚广的综合,笔者回顾西周始至秦始皇时期法的发展历程,试论述中国传统特色的法治。  相似文献   

4.
"公私之辨"是中华传统文化关注的核心命题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派从不同方面涉及了这一命题,并且论证了"立公去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从而在整体上塑造了中华文化以"大公无私"为价值追求的文化品格。中国古代诉讼中关于"义"、"利"问题的道德宣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立公去私"对司法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的言行脱节,势必反映到团队文化上,智慧体现在对“度”的适当把握赵本山说: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几千年来的政治命题,再据此探讨管理现象。这个命题就是“外儒内法”。“外儒内法”的管理应用汉代之初,武帝行外儒内法之治,就是以儒家之外、行法家之实,以儒家思想的“忠  相似文献   

6.
论崇本抑末     
崇本抑末是法家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贯彻法家政治路线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崇本抑末的理论和实践对促进社会生产、巩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大作用。过去有些站在尊儒反法立场上的学者认为法家的崇木抑末对工商业起了限制作用,延缓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地评价崇本抑末,以清除上述错误脱点的影响,对当前深入批儒评法,在理论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儒法两家在崇本抑末问题上进行过尖锐的斗争,科学地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可供我们今天在财贸战线上进行阶级斗争的借鉴,因而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两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是两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道家思想为主线融汇了儒、法、墨、兵、阴阳等各家思想。但是,各家思想在《淮南子》中都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它们在先秦时期的状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这本以道家思想为主的著作中,各家思想都被道家思想所融贯。二是各家思想彼此互相感染、互相熏陶。文章旨在分析法家思想在这两重原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此探索《淮南子》中的法家思想与先秦原始法家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商》2015,(9)
"无为"拥有多元的起源以及涉及一系列陈述的知识的历史,是先秦各思想流派论辩的一个公共话题。作为先秦诸子争辩的"公共话语","无为"在儒、道、法家的主要经典中都有明确记载。各家的"无为"都以日常语言为根基,以自身的学派宗旨为导向,呈现出"家族相似"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9.
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法家所持的是一种"效果与效率"并重的工具理性.这一工具理性在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们行动的利益导向、采用赏罚并用的激励措施和对管理与领导技巧的深入研究.由于法家管理思想具有合理内核,并且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和经过改造的"新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今天,也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9)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特点、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从其法治思想中找到可为当代所用的合理理念。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2)
两汉与魏晋律学是唐代中华法系形成之基础,不论是董仲舒提出的"以经义决疑狱"所开始的封建伦理法制化,还是北魏形成的以格代科的四种基本法律形式,亦或是北周制定的"五刑"制度完善了封建刑罚等等,都对《唐律疏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某些律学观点甚至一直沿用至清,对中华法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辛一科 《商业文化》2012,(2X):26-28
将法系重新定义为:在若干国家和地区,人为地按照多元的划分标准,根据法的某种共性将其识别与归类,进而形成法律体系以体现特定法律文化的法的族系。基于对法系的再定义,恪守法系划分的比较原则、划分标准多元化原则和比较研究便利原则等基本原则的宏观指导,遵循法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影响性因素的划分标准将世界诸法划分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东亚、南亚法系;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等。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6)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视为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在其《韩非子》一书中做了详细的论述。韩非的法治思想主要包括他的"法""术""势"三方面。本文试图将对韩非的法术势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并试图去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法系车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在富康、东风标致307的辉煌之后,法系车似乎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在全球车坛享有盛誉的法系车到底怎么了?很多人把法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没落归罪于傲慢,当德国、日本、韩国都在为中国市场做出改变的时候,法国人依然我行我素;有的人甚至说他们只为一种人造车,那就是法国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5.
"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之后,建立形成具有良好知名度的品牌。随着餐饮企业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中华老字号"这一金字招牌在经历了一段萎靡时期之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围绕"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对其品牌价值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于新时期餐饮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分别对儒家、佛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这些思想文化流派做了阐述,其中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儒、道、法、兵四家,这四家思想文化流派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意义将在第二部分介绍,最后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的现代企业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魏晋佛教的玄学化使佛教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势力的增强,佛与道、儒之间的斗争逐渐展开并日趋激烈。其间较大的争论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和“神不灭之争”,四次争论不仅促进了道教的发展,而且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中,法家持"现实主义"人性假设,其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征.从先秦至明清,法家对中国管理思想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和古罗马两部重要的成文法典,《法经》与《十二表法》分别是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产生的基础,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法经》与《十二表法》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法律文化产生根源的不同,并对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7)
善法与恶法之争一直在法学界存在着,并由此产生了"恶法亦法"和"恶法非法"两大命题的对立。本文通过分析善恶标准的不确定性、法的阶级性、法的社会成本以及法非万能来说明法本身不具有善恶之分,并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法制建设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