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度自信是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重要表征之一,梳理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薪酬契约方面的研究。最后,对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下的管理者薪酬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范式引入到企业财务经济学研究领域,提出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命题,并围绕这一命题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展开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度量三个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①,在评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在企业并购成为一种趋势的经济时代,管理者作为企业并购的主要决策者,对其绩效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含义、成因、影响因素及衡量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及其绩效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相关的研究方向,以便丰富国内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文献,为中国企业并购行为提供理论启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首次结合我国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从心理学角度实证检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使得其对自己的成本控制行为及其将来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给予过高的预期,以及为避免收入下降带来的盈余下滑,公司管理者倾向于削减费用开支,进而使得我国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和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呈现负相关关系。较之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负责人的薪酬、职务升迁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经营业绩,这使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成本费用粘性度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文章研究深化了成本费用粘性的心理学视角解说,弥补国内费用粘性相关研究的不足,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学术文献,并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的成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以其持股变动比例和薪酬比例作为度量指标,盈利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取得的综合评价指标度量,以2009-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盈利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高估收益、低估风险,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耐力和失败容忍度,他们通过高风险创新项目的成功证明个人的市场价值。 文章以 2010—2020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此外,文章通过阐述实证研究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与公司投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具体考察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经理的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学历越高,以及当总经理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时,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弱,因此,总经理更多地利用外部融资而不是内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弱;而当总经理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因此,总经理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 相似文献
9.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6):124-125
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产生的心理偏差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文章以2011-2016年中国上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情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内控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如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的绩效水平就会有所下降,且它们的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显著增强其绩效水平,内控的有效性会显著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内容,并扩展了内控对两者关系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持乐观态度,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现有关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提出及其度量方式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以期为国内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上很多情况下人是过度自信的,即高估自己的能力或高估成功的概率,而低估风险。过度自信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为稳健的发现之一,行为金融学自提出以来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产生影响。试从投资和筹资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行为公司金融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公司金融的研究,以行为人非理性或非完全理性为假设,拓展了公司金融的研究视角,解释了很多传统公司金融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并购行为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地为改善企业金融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为决策的视角出发,利用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构建了度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测度指标值,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治理机制、董事会治理机制、高管薪酬机制对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积极有效,但监事会机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自我归因"驱使管理者将过往成功更多的归结为自身能力,进而导致其产生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本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探索企业间业绩比较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关系。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业绩比较胜出促进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且这一作用仅存在于上行比较和平行比较。而在下行比较中,业绩胜出的作用仅当企业内部自我比较失败时存在;此外,在平行比较中,管理者权力对业绩比较胜出与管理者过度自信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权力的调节作用不存在于上行比较中。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过度自信心理偏差黑箱及其影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3年~2017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社会责任和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成本粘性现象;企业社会责任与成本粘性相关,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抑制成本粘性程度;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成本粘性程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成本粘性之间的正... 相似文献
17.
18.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9,(10)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以股权为标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溢价的关系以及支付方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并购决策中更偏好支付高额并购溢价;支付方式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采用股票支付会强化这种正向关系,而采用现金支付则会弱化这种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