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红 《消费导刊》2013,(4):77-78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在当今社会较为普遍,而且屡禁不止。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而且破坏证券市场正常的运营秩序,因此,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讨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形式进行全面剖析,并给我解决我国会计造假问题的措旋。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我国目前企业中尤其是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大公害,如何治理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在探讨。我国近十年会计改革其实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息息相关的,也只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才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中国目前会计信息造假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所以研究和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造假问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伦 《致富时代》2016,(4):51-52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逐年增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呈现出不断严重的趋势,这种趋势不断的阻碍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成为我国会计界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若要制约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适当的会计监管,进而实现控制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因此,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成为当前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会计界着重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其股票发行面向的对象是作为潜在投资者的广大公众,因而对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高,尤其是可靠性要求。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越来越普遍,并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危害,论述其造假动机,提出解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策略。这对于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威 《商业时代》2008,(16):80-81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影响,认为新会计准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造假进行了有效的遏制;新会计准则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又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侯雪筠  张艳 《商业研究》2003,(13):117-119
成熟而开放的证券市场离不开高水平的会计信息披露。而我国目前会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充分说明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令人担忧。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界定为低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拟通过规范责任主体的行为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朱文娟  何静 《商业时代》2012,(22):75-7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与公开性是股票市场会计监管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财务舞弊案件,会计信息失真、公司造假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为达到经济目的,蓄意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选择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异常作为研究会计监管的时间点,以便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监测上市公司财务异常,识别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的欺诈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有效性,保证股票市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孙玉鑫 《商场现代化》2014,(26):224-226
一般来说,公司通过会计信息向外界反映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收支状况、现金流量等问题。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主体,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证劵市场的发展,所以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做到真实、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却屡禁不止。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现状、根源、解决手段等几个方面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作龙 《商》2014,(23):142-142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市公司,为了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但从现状来看,会计造假时常发生,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显得尤为迫切。在本文中,笔者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造假:二是盈余管理。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不断健全,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首先剖析了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内部动因,然后对其手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频于曝光,并有不断扩大之势。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广大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也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大量的流失。随着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查不胜查,被揭露的概率也很小。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性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建议及对策来防范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是联系着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但是,在实践中,利用会计和非会计的各种手段蓄意造假、临时信息披露时间滞后甚至隐瞒不报、人为操纵利润、会计信息不完整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大量存在 ,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导致社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产生信用危机 ,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则在于“圈钱效用”和“谋私利”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弥天大谎层出不穷。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难题,直接侵独市场发展根基,市场热切呼唤诚信。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与会计信息失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历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安然公司以及世界通信公司的假账丑闻曝出之后,会计造假的行为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因为会计造假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所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展开本课题研究对引入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市场监督制度,推动国内经济理论研究与国际同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蒋金森 《商场现代化》2008,(12):337-338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不实的会计信息必将引起投资者决策失误和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会计监管结构体系的现状及会计造假的原因进行研究旨在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的角度,通过对上市公司及内部相关组织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显示:利益追逐是会计造假的潜在动力和"理性选择";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源在于高管人员,会计人员在期中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造假收益超过造假成本和风险成本。有效规范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政府应从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监管入手,营造良好、诚信的会计信息披露氛围,培育公平的证券市场化境;加强高管层及会计人员进行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增大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建立信息造假监管重罚与市场信誉损失叠加的惩罚机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股市成立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会计造假事件,导致非常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但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秩序,同时也损害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产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会计人员执业道德水平不高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充分的重视起上市公司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化对会计行业的整顿与建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屡见报端,2012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震惊了资本市场,备受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用手段包括虚构交易、随意调整资产减值、利用关联企业造假、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隐瞒重大不利事项等五种;其造假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取新股发行或配股资格、迎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满足业绩考核标准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部门、单位和地区会计秩序混乱,会计造假屡禁不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其危害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肆意包装,大量圈钱,固然是玩弄数字游戏的“造假大户”,而那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的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也几乎都与会计造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遏制会计造假已成为会计理论和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