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10):51-52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有多方面,因此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口城镇化度量城镇化程度,在研究城镇化进程影响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素质、消费需求、金融深化、和政府作用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根据回归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得到了它们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素质作为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促进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消费需求、政府作用和金融深化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正向作用。这些因素对于城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4年相关数据,对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效应及消费需求传导下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质量对消费需求扩大具有正向影响,但受制于消费环境等因素,这一作用效应并非完全显著;人口城镇化质量具备提升消费结构的基础,关键在于释放前期累积的负面效应;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存在通过消费传导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但受制于过去粗放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正向传导机制发生扭曲,正向促进作用逐渐被负面影响替代。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政策的转变,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聚焦人口流动的消费市场,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我国32个大中城市数据(人口净流入城市),探讨人口流动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入对大中城市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人口流入促进了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在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对消费市场规模的影响不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工资水平在人口流动影响城市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人口流入提高了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了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从而对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是扩大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商》2015,(14)
本文采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了2007-2012年间影响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强度是影响苏南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影响程度依次减弱;2苏中地区能源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3对苏北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城镇化水平、能源强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5.
运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技术对山西省2008-2017年的碳排放进行分解,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人口规模四个角度解释山西省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并且通过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分解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这和经济发展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而能源强度则相反,对抑制该...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5—2010年的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口城市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人口产业结构、实际人均消费额和能源强度对人均二氧化碳的影响。发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城市化、实际人均销售额、人口产业结构和平均家庭户规模呈现正向协整关系,与能源强度呈现反向协整关系。平均家庭户规模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6年我国各地区的统计数据,通过对能源强度区域划分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前者与能源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与能源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缩小我国能源能强度区域差异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环湖区工业化、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乐平 《中国电子商务》2010,(8):291-292,294
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绕鄱阳湖并拥有湖岸线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11个环湖县,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鄱阳湖环湖区11县人口密度大,但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人口负荷水平重;人口就业率低,就业人口产业分布不均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差异较大,人口城镇化发展慢、水平低,县域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应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环湖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增长、城市消费的快速发展,乡镇在现代化趋势下也迎来了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不仅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消费升级使得经济发展有了重要动力。新疆城镇化率发展逐年提升,城镇化水平受到现代技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也有了巨大变化。从新疆城镇化水平数据中发现,2000年-2019年新疆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关联度比较强的是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关联度较弱的是交通通信消费,由此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生活能源消费和人口敏感性关系联系在一起建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住户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总人数、汕头市能源统计的宏观数据。从模型结构得出:在相同的宏观人口总数下,不同的生活消费能源可能会因为一个微小的人口变动而产生。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自然变动、城镇发展以及老龄化,其中老龄化对生活能源消费作用较大。在实际情况中,结构性因素的人口城镇化的敏感程度已经逐渐超过了数量性因素。文章最后模拟了实际情景,对2015年进行了生活能源消费分析并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分析东部地区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特征,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东部地区主要城镇家庭能源消费是天然气,其次是成品油和电力,太阳能消费比重较低;(2)居民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以及家电拥有量与东部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受教育水平与东部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应针对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以及政策引导,提高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生活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8种能源消费量的数据,全面测算了2001~2010年间新疆的碳排放量,并建立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强度是影响新疆碳排放的负向驱动力;经济发展、结构因素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增长产生正向驱动,因正向驱动大于负向驱动,导致2001~2010年间新疆碳排放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商》2016,(4):263-264
众所周知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是一个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注重于城市规模,空间的增大,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其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城镇化建设。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积极大力发展城镇化水平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为了有效分析南疆城镇化与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关系,运用城镇化指标与服务业就业水平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影响关系,得出相关结论,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提升南疆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4.
姚娟 《中国物价》2012,(3):67-71
本文对生活用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人口规模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其影响力均远高于人均收入水平;虽然技术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消费扩张,但是如果未来几年内技术进步速度不能加倍提升,则技术进步不足以弥补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增长的反向影响。换言之,受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的约束,除非未来我国包括节能技术在内的广义技术水平能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否则,从能源供求的角度来看,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对于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瓶颈问题仍然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胡哲太  苏飞 《北方经贸》2013,(12):80-84
基于STIRPAT模型,选取人口规模、人均GDP、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化水平、非原煤能源使用比例以及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等七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2LSL),设定10%,11.6%和13.5%三种不同人均GDP增长率情景,对2012-2015年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与2010年相比,到“十二五”末期,三种情景下的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9.2%、14.5%和8.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到2015年杭州市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分别降至44.78%和0.22吨标准煤/万元.根据杭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回归方程中各因子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提出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杭州市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控制和降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利用Moran's Ⅰ检验统计量研究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拓展的STIRPAT模型框架下,通过GWR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2)GWR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各影响因素和碳排放间的关系,农村人口规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强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马华敏 《商业时代》2021,(4):129-132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各级城市转移,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环境品质的提升却相对滞后,农村消费市场将面临消费人口规模和平均消费能力"双下降"的局面,农村地区产业和居住空间集聚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农村群落空间优化对农村消费升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群落空间优化对农村消费升级存在抑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减排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蓉  许士春 《江苏商论》2011,(12):157-160
本文将碳排放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等六大因素。并采用LMDI的加和方法分析1994——2009年期间的各个碳排放因素对碳排放的深层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对碳排放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能源强度起到显著负向作用,其他因素作用较微弱。最后,提出了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高碳行业的整合引导监督、开发新能源、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罗聪 《上海商业》2023,(7):117-119
在碳绩效审计过程中要关注碳绩效的真实性,也可以对碳绩效水平做出评价。基于此,本文选择以陕西省碳排放效率作为审计内容,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陕西省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做出评价。结合碳绩效审计内容,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这七大因素对陕西省碳绩效水平的影响,并从宏观角度对陕西省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其中入境旅游发展对空间城镇化的作用程度明显大于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作用较入境旅游大;经济城镇化对沿海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对于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提高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入境旅游业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主要通过空间城镇化的演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内旅游业主要通过经济城镇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