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毕晓光 《消费导刊》2009,(3):241-241
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构成了腐败的动力基础,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公共权力的异化)是造成腐败的体制根源,国有资源产权不明晰构成了腐败的诱致性因素,腐败活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的危害。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需要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更需要降低公共权力的可租性;建立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彻底变革、透明行政审批制度,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变革也不断提速,在新形势下,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共权力腐败有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监督机制、法律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引导等方面完善公共权力腐败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同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也会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研究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助于改变政府失灵现象。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三个方法论和相关理论对政府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引起政府失灵的三大原因:权力寻租、政府权力膨胀和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行贿者和政府官员的博弈模型,对我国腐败模式发展演变的经济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改革的进行,市场经济在社会生产中的成分日益增加,但政府行政权力远未退出经济生活,因此寻租空间日益扩大,从而推动腐败模式从个人腐败到团体腐败转变.减少国家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对有些可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可以有效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对于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的领域,应该做到限制政府官员行为的随意性,使其无法为寻租人带来利益.  相似文献   

5.
腐败,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章炳麟在《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中提到"今之政府,腐败蠹蚀,其材已不可复用。"即是当时满清政治昏暗,政府官僚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腐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煌  高岩 《商业研究》2007,(11):41-44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样,在公共事务中也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监督乏力等弊病,及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引发政府官员的腐败。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腐败现象仍处于高发多发的相持期,形势仍很严峻.究其权力腐致的主要根源是:传统"贪渎文化";权力主体的需求本能:公共权力体系及腐败的低成本.治理权力腐败,应采取建立净化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和高标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权力滥用成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公共权力主体与腐败我们都知道,作为行政体系主体的政府,拥有高度的垄断权。实际上,这种垄断权既是其代表国家实现行政职能所必备的条件,又是其中一些官员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而来谋取私人利益的客观基础。公共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  相似文献   

9.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权力监督制度对掌握公共权力者进行监督,才使得权力不至于滥用。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有着类似的权力监督制度,但产生的效能却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将中西权力监督制度及其效能进行对比,探索中国权力监督制度失灵的原因,以促进中国权力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当前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问题,并且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文章运用例证、综合分析等方法系统的阐述了权力腐败的概念及其现状,分析了导致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的原因分析,文章认为经济转型中权钱交易的腐败是导致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法治缺失,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机制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是导致我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参政议政权力和对“一府两院”监督权力无力是造成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静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67-367
公共权力的理性认识和合理界定是当前中国政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合理界定公共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是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本质上说,我们只有理性认识公共权力,合理界定公共权力,孝能有力地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效地将公共权力的行使和人民的意志有效统一起来,确保公共权力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运行,防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政治领域的腐败最突出的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贪污贿赂犯罪是困扰当今各国政府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其实质是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介绍了西方学者对此类腐败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外界社会以及腐败分子微观个人因素等原因上对此现象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权力的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西方哲学家亨廷顿有句名言:“不受制约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的行使往往导致利益的分配,因此,在公共生活中,对利益的追逐往  相似文献   

15.
腐败,就其广义来说,是对国家治理一般意义上的破坏,即使行为者个人并未得到利益,但社会利益却因此受损害;从狭义而言,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增加私人利益,是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腐败是国家内部的恶性肿瘤,它蚕食着人民与领导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使国家无力实施自己的法律和法规,使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难以实施,甚至破坏已有的改革发展成果。20世纪的社会发展表明,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否有效抑制和清除腐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也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贪污贿赂犯罪是困扰当今各国政府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其实质是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介绍了西方学者对此类腐败问题的研究,从宏观外界社会以及腐败分子微观个人因素等原因上对此现象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舒扬 《商》2013,(24):291-292
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度设计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完善、政府公职人员制度执行意识淡漠、责任追究制度缺失,必将导致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因此,预防腐败首先在于制度建设。政府管理制度决定国家的权力分配、资源分配制度,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特别容易滋生腐败。只有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制度、严厉惩治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的干部管理制度,将行政处罚与党内处罚、法律惩治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惩治腐败、预防腐败。所以,“制度防腐”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权力的主要象征,也是国家行使一切职能的根本前提。然而现实中公共权力有时会偏离公共利益的这些价值目标,发生公共权力异化。关于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公共权力异化是公共权力实施者的自利本性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公共权力实施者和公共组织的角色认知错位使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公民权力意识薄弱和公民社会发展滞后给公共权力异化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腐败和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寻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本文对经济转型时期地方官员腐败和公共投资效率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中国情形进行简要的实证分析,指出基于转型时期有效监管制度的缺失,腐败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效率、结构效率以及产出效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也就是说,作为带有高成本特性的一种"暗税",腐败租金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区域内私人投资偏离社会期望的适度投资率,也会人为增大区域公共投资规模、扭曲区域公共投资结构,并降低区域内公共投资的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行政腐败是行政权力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而产生异化和失控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诞生的电子政务,为预防腐败提供了一种高科技的技术预防手段.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可以强化对权力行使行为的监控、实现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体制、民主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创新等形式,更能够制约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从而有效遏止腐败,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