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龙怡 《市场周刊》2020,(19):0145-014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突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愈发明显。笔者通过对汝南埠镇进行走访调查,深入分析汝南埠镇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并对如何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条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32):60-61
我国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财富也正在不断地积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规避风险的意识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不断提高。如何为自身的安全提供保护,如何为自己的养老提供更好的资源,如何为下一代减小生活压力和负担,这无时无刻不提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是我们为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的有力支撑,为我们遮风避雨。那么就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我国城镇已经可以较为完善的处理,为居民提供较为健全的养老保障,养老保险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中流砥柱,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却尚在探索之中。面临着土地流转的新局面,传统的土地养老方式显然已经不能解决现存在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刚刚开始试点,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试点。相比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保障对象、保障方式、资金筹集、资金运行、统筹范围等多方面都存在差距。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逐步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更是有利于我国整体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本文主要针对土地流转后的留守老人设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的筹集和运行,农村中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土地,如今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为农村养老保障的资金筹集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特殊群体,在深入研究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之下,发现受多种因素的作用,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缺乏物质支持、生活照顾需求得不到满足、医疗条件得不到保障以及精神赡养的缺失等问题。基于蚌埠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从提高经济支持能力、发展适合农村的互助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重塑农村孝道文化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小雪 《商》2012,(8):150-150
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留守老人的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走向发达的今天,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人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关心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于璐  赵治亚 《商》2013,(6):267-267
留守老人会表现出与其他人群所不同的多层次需求:主要包括经济保障需求,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等服务和精神慰藉保障需求。传统的养老方式不足以全面解决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必须适时发展新型的因地制宜的武陵山片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梅 《商》2013,(8Z):196-196
在新农合制度大力拓展的背景下,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及医疗保障现状存在大量问题。如何使这一特殊群体真正实现“病有所医”是建设留守老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现状、参与新农合困境着手,为完善其医疗保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2016,(10)
中国超过2亿的老年人口使得养老压力巨大,而占据老年人口一半的农村更是养老的重地。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面临着经济困顿,生活照料缺失,医疗服务水平低及精神生活荒芜的重重挑战。政府应提高高龄津贴待遇支付水平,加大农村高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老年人特色医疗救治项目,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让高龄老人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化的加快,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空巢家庭日渐增多,这给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同时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也更加严重。通过利用在河南省石界河乡的调研数据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从主观及客观角度分析该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现象的形成原因,在对农村留守老人及其外出务工子女进行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判断河南省石界河乡农村留守老人的变化趋势,从而结合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当地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主要涉及经济方面,是一长期性问题,当地政府应重点解决当地香菇产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规模庞大的养老困难群体,其养老需求难以满足.作为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保障利益表达上存在表达意识低、表达机制不健全、表达反馈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利益的实现.从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养老文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法律援助、培育农村老年组织等提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利益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这使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6,(7)
改革开放后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D村为个案,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的方式,从生活、精神、医疗这三个方面剖析了D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网络现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后存在缺乏照料、经济困难、精神孤独等问题。并提出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利用社区这个平台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提高社会的养老能力来健全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叙述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状况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积极地倡导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保障、专业人员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机制,主要采取加强"孝道"教育,增强法律规范,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体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稳步实行"家庭——社会"养老双轨机制;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来改进我国现在的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郭廓 《致富时代》2011,(5):34-3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老百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对于在贫困边远农村的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以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为主体,具体阐述如何有效的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提出,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规划中的更多获得感。当前,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问题已从个体家庭问题发展为全社会问题,农村留守老年人如何养老、如何实现他们的美好生活,更需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针对当前农村留守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围绕融合特性,提出由内整合农村养老资源,在外联合城乡养老服务,通过返乡子女融合剂作用,营造农村养老好风气,推进城乡一体养老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再界定农村留守老人概念,利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非留守、准留守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探析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子女的供养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是农村留守、准留守与非留守老人共同存在的问题,留守和准留守老人更有可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来自子女的非正式支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也由于城市化建设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对于传统农民来讲,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若不予与妥善解决,就会引出很多隐患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三种较典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依然是家庭养老,而家庭养老的保障则来源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养老保障,现有的失地补偿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等形式,这些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构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